河馬教授講故事人的故事

大學該教,卻無法教的一門課──尋找永恆的標竿


親愛的,請你告訴我
時間是什麼?
否則,我怎麼知道
要花多少時間,才能讀完我的課本;
要用多少時間,才能寫完我的習題;
要以多少時間,才能掌握我科系的知識;
此外,我還剩下多少時間,
去運動、散步、吃飯、發呆與睡覺。


大學生讀書的效率,與他如何使用時間,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大學時期,是人生最有活力最具體力的時期,除了功課之外,了無牽掛,除了考試之外,壓力最少。許多學生卻常說:「最近忙死了」、「書都讀不完」、「作業沒時間寫」、「我沒空」、「沒時間準備考試」、「睡覺常不夠」等。許多大學生是疲憊的,上課打瞌睡,在閱覽室趴著睡,在圖書館躺著睡,校園處處都可以看到精神委靡的人。

學校也在趕時間,開學之後,加選、退選都有截止日期,期中、期末考試,彷如火車時刻表。教育好像是一部列車,總在趕預定的時刻表。學生若不準時上車,就搭不上車;到站沒有立刻下車,就錯過站。

時間是完成所有事情,最大的上限,也是人生最有限的資源。市面上有許多「時間管理」的書籍,不過,人無法管理不斷流逝的時間;智慧地使用,就是最好的管理,以有限的時間,去從事重要、有意義的事情。學生要學習經常數算自己的日子,將得著智慧的心。有智慧的心,才能智慧地使用時間。

智慧地使用時間,就是用最好的體力、腦力作有意義的事,;次好的體力、腦力作不太重要的事;沒有好體力、腦力就去休息。有意義的事,決定在你有沒有終極意義的標竿。標竿像是個箭靶,學生時代,離箭靶的距離遠,瞄準較不容易,常射偏,甚至射到別的目標。不過,年輕時代的箭很多,射錯可以修正方向,祇要不氣餒,會愈射愈準。

一生最重要的一門課,就是去尋求自己的標竿,這是生命的意義。正確的教育是不斷提醒,生命不是為短暫的利益而存在,不是為一時的掌聲而存活,而是有個直到永遠的意義。真正的標竿,具有永恆的價值。達到標竿,會帶來深深的滿足,達到標竿的結果,也終必造福他人。

如果一件事情,祇在昨日有亮光,今日失光彩,那不是永恆的標竿。如果一件事情,祇在今日有功用,明日就失了價值,那也不是永恆的標竿。正確的標竿是今日、明日、直到永遠,皆不改變。什麼是永遠?大學教育的終極,無法告訴學生永遠,只能鼓舞學生,定睛於永遠,像是指北針,總指向那個方向。

上帝將對追尋永遠的渴慕,一直放在人的心中,這渴慕經常被外在諸多的活動所遮蔽,學校教育的目的,是重新指出那個指北針的存在。學校school的原文是「休息」,暫停外在的匆忙活動,重新校準永遠。永遠雖是終極的探討,卻是信心的一躍;是人在有限的框架中,朝標竿最關鍵的一擲。

許多大學生一進大學之門,就急著轉到較熱門的科系,熱門與否只是一時比較而得,並非永遠的標竿。建立在與他人比較的成功,絕非真正的成功;與別人比較的幸福,也非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成功與幸福,是建立在自己是否達到那永恆的標竿,而非與別人比較。

過去多年,我從事保護台灣溪流生態的研究。我在溪流邊,經常遇見一種名叫「川蜷」的螺類,穿蜷在溪流緩慢運動,一分鐘頂多爬一公尺。但是我爬上瀑布,看到川蜷;走經湍流段,川蜷在那裡;走到溪流的源頭,仍然看到川蜷。川蜷爬這麼慢,怎麼到處都看到牠呢?後來,我才發現,川蜷是溪流中的寄居者,揹著殼由河川的下游,一直往上游爬。

溪流上游的水流經常強勁,溪床的表面粗糙度高,水路常有渦漩,川蜷用有力的腹肌,一端用於繫住自己的殼,一端用於爬動。川蜷為何採用這種費力的方式前進?川蜷的視力很差,祇能看到前面一點點的距離,怎能確信正朝向溪流的源頭爬?川蜷爬的雖然緩慢,爬一步就停一下,用持續穩定的速度,慢慢向源頭前進,也許知道源頭,是川蜷生命的本能。

川蜷的腹足是攝食的工具,像是一把鏟子,爬的過程中,將石頭表面的藻類刮下來吃。牠們邊爬邊吃,爬得愈遠,就吃得愈多,愈近源頭愈有力。這給我何等的激勵,勇敢向前才能力上加力,退縮自憐反而失去僅剩的擁有。我看牠們日以繼夜的爬,幾乎不睡覺,除非遇到水流速度太快,才暫停一下,找到水流稍減處,又繼續向前爬。川蜷爬近源頭之後,才交配產卵。溪水將卵沖到下游,出生的川蜷,又向上爬。

人比川蜷貴重,那我們是否朝著標竿、源頭在前進呢?

〈課後點滴〉
「老師,你認為甚麼是這個時代最大的危機?」學生問道。
「空洞化。」我回答。
「這是甚麼意思呢?」學生追問道。
「花朵的花瓣繞著花蕊而生,樹幹的維管束環繞樹木的心而長,礦物結晶吸附在晶核的四周,露珠的形成是凝聚於細塵而成,但是人類的諸多活動,如政治、經濟、科學、藝術等,外表似乎愈來愈熱鬧,規模愈來愈大,但是內在愈來愈空洞,失去實質的意義。」我說道。

「大學教育也有這危機嗎?」學生似乎更關心自己切身的環境。
「是的,大學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園地。園地裡各種各樣的言論,有的迷人,有的驚人,有的害人,如同一隻怪獸,長出多頭,頭上有角,怪獸的核心卻空洞,有智慧,卻不在懷中,有聰明,卻不在心中。你們要儆醒,不要甚麼活動都跟著去,要分辨,不要甚麼口號都跟著喊。愈是高舉價值多樣的地方,歧路也多。愈大的組織,可能內涵愈空洞。」我嘆口氣說道。

「為什麼會變得如此?」學生不解道。
「有許多事情的演變,我仍不明白。但是我逐漸發現任何的活動、組織、思想,一旦離開上帝,久了仍不回頭,內部就空洞。要以上帝作為永恆的標竿,行走才不致無目標,奔跑不會無定向,內部不會空洞化。」我說明道。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