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馬教授講故事人的故事

國家發展毀滅的弔詭


1945年7月,一群科學家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沙漠,試爆第一顆原子彈,開啟了核子武器的年代。同年八月,原子彈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與蘇聯進行核子武器競賽,雙方不斷製造原子彈。以為原子彈愈多,國家權力就愈大。很快的,英國、法國、德國、中國、印度等,也自製原子彈。美國與蘇俄改而發展威力更大,毀滅性更強的核子彈、氫彈等。各國製造愈多,不知道如何節制。

改變這趨勢的人,是艾森豪(Dwight Eisenhower,1890-1968)總統。1960年,他下令:「軍事發展,必須與軍火工業脫勾」、「取消用科學科技,去發展毀滅性炸藥。」。他認為前者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心理威脅,後者遲早淪成核子武器,進入黑市的危機。

若單方停止製造核子武器,如何面對蘇聯的武器競爭?艾森豪總統認為核子武器需要「載具」,才能發揮作用,可朝空中攔截的空對空火箭,與殺手衛星截燬載具的方法發展。

這是非常冒險的看法,當時沒有攔截式火箭、殺手衛星,也沒有人知道怎麼製造。艾森豪總統仍下令:「國家安全在防衛,不在毀滅性的核彈。」他改變國防思維,也改變軍事發展的方向。蘇聯卻製造愈來愈大顆、愈來愈重的核子武器,疏忽這種東西如何送到對方的領土?等美國製出攔截式火箭與殺手級衛星,蘇聯的技術已落後。長年發展製造核子武器,也拖垮蘇聯的經濟。1991年,蘇聯解體。

戰爭結束了嗎?沒有。在有罪的人性,與扭曲的制度裡,各式各樣的戰爭,會一直持續下去。用毀滅的武器,來保障和平,真的對嗎? 過去強權的核子武器競賽,給我們知道,任何國家製造殺傷力強的東西,最好想一下,將來要如何送上去,否則是自己拖累自己。

製造讓對方毀滅,結果自己先解體。這是國家發展毀滅時,自己會先毀滅自己的弔詭。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