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水

北投平原探勘記

如夜,我獨自站在北投平原的一角,
數不盡的鳥在我身邊飛翔,
我卻擔起心,
這裡的水稻怎麼會有好收成。

 

台北市最後的一塊水稻田區
  「北投」平原開發的很早,明朝萬曆年間(十七世紀初期),就有先民前來種植農田。這裡接近基隆河河口,流速減緩,再加上源自北邊大屯山的貴仔坑溪與水磨坑溪在此交會,所攜帶的泥砂就淤積在此,逐漸成為一片適合水稻種植的農業區。如今在此仍有「田心仔」的地名,表示附近的農田多;有「豐年里」的地號,隱藏過去多少農民的期待;有「番仔厝」的地點,是早期凱達喀蘭平埔族居住過的地方。
  近年來,隨著都市化的發展,台北市的農田大都改為建地,惟獨這裡位處低漥,排水不易,至今仍是一片的農田,是台北市內少有種植水稻的地區。
 

農民種植的多樣化
  從台北捷運的忠義站出來,向南走就可以進入北投平原,這裡有一條柏油小路,比旁邊的水稻田區,至少高出三、四公尺。在台灣其他地區,很少有農用產業道路比水田高出如此多,表示這裡是常淹水的地方,由路邊的水痕還可以看出最近淹水的地方,仍超過水稻生長的高度以上,可見這片農田也擔負了洪水平原的功能,減少台北市其他地區的淹水危機,但這裡的農民也付出水稻受到淹沒的損失。農業雖然獲利不多,農民所賺皆是錙銖小錢,但是農業仍是深植這塊土地的產業。
  柏油路東邊較高的砂質壤土上,農民種著棗子、絲瓜、苦瓜、山藥、檸檬、紅甘蔗等,在西邊低漥的地方以水稻、茭白筍等作物,另有少量的芋頭、蔥、小白菜、青江菜、芥藍,連田埂的邊上都種成排的萱草、九層塔、香菜等。農民實在偉大,在這片常淹水的地方,仍然種如此多樣化的作物,這種人與土地互動的細膩,實在令人感動。
 

有山河交會的景緻
  柏油路走了不遠,就遇上貴仔坑溪與水磨坑溪交會的沼澤區,這裡是台北市最低漥的地方之一,雖然人跡罕至,但是遠處有紗帽山、大屯山、面天山等群山擁抱,近處有溪水淙淙,溪邊的小白鷺、白鶺鴒,稻田上的麻雀、斑文鳥、家燕,甚至一隻從水稻田裡突然飛起的黃色薑雞,大自然的景緻與生物的活動,給人一種富足感。
 

環境逐漸劣化
  我繼續順著水磨坑溪邊的田埂向東走,一邊是低窪的農田,另一邊是土地較高的竹林地,這是外來的堆土所造成的,這使水磨坑溪與貴仔坑的溪水至此更難宣洩。這裡的土地也太平坦了,農民幾乎沒有灌溉分渠將水配送到不同田區,祗是讓水由較高的東北方,逐漸地淹到低漥的西南方,這種淹灌的方式,在台灣其它的地區並不多見。這裡的水大都來自北投東北的磺溪,但是士林、北投地區的污水與大業路旁的小型工業污水進入磺溪後,末了,就由這塊低漥地的水稻田來默默承受污水。
  肥沃的污水也使得成千上萬隻的福壽螺密集生長,福壽螺幾乎是什麼都吃的,難怪處處看到有些田區,除了成群的螺之外,任何作物都不長。這種螺類在台灣沒有天敵,在愈肥沃的水中長得愈好,甚至在高污水、缺乏氧氣的水中仍可存活,這是當年農政單位將福壽螺自國外引進飼養時,所未深思的。
 

生態保護的緩衝區
  走出水磨坑溪,接上「貴仔二溪排水道」,走回北投市區方向,許多的雀鳥在此低翔,我的後方就是以賞鳥著名的關渡自然公園。北投這片水稻田區,是自然公園與都市之間的「緩衝區」。在此,都市對自然公園的負面影響減到最少,許多人喜歡到關渡自然公園賞鳥,那也是台灣著名的鳥類保護區,但是十七公頃的自然保護公園,只佔北投平原數百公頃的一小部分。當候鳥來臨時,牠們在空中決定是否下來棲息,不是為了平原一角的關渡自然公園,而是為了整片寬闊的農地。但是這裡的農民卻要承受鳥類過多,偷吃稻穗的損失,與水鳥棲息時對一期作稻苗的飼食,我曾經在此,以三年的時間調查水鳥的棲息,水澤附近的有些水稻田的確有3-20%的秧苗受到水鳥的影響而損失。責怪水鳥嗎?也許台北市政府要將水稻收成20%的錢給農民,以貼補農作鳥害的損失。或是出產一種「鴨米」,代表這裡是人類的氣量,為了野生動物,可以減少一些農業的收益。
  走出貴仔二溪排水道,我向右轉走向北投捷運站,我漸漸走出北投平原,我深深的覺得這台北最後的一塊保護區,這裡的水黑,這裡的作物長的不好,這裡的土壤排水不良,甚至蚊蟲也多,但是喜愛台灣鄉土環境,除了觀看美好的環境之外,是否也來看看環境較為惡劣的地區。我愛大地,無論是乾淨或骯髒。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