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水

彰化海口地的石埤與蘆筍

 
許多人知道,臺灣有一條「濁水溪」。
但是,很少人知道濁水溪在彰化有一條舊河道,
稱為「舊濁水溪」,
至今仍流經「二水」、「田中、」「田尾」、「溪湖」鄉鎮
最後在「福興」出海,
這條舊河道,早期水勢淘湧,水量很大,
多次氾濫成災,為彰化先民帶來水患,
沒想到舊河道留在兩岸的砂質壤土,
至今反而成為彰化農產、花藝最好的種植區。

  

  我經常走在臺灣的大地上,看到臺灣正面臨一個嚴重的危機──「農村的急速沒落」。農舍倒塌沒有人修、田地荒蕪沒有人種,留在鄉村的大多是老人與小孩。臺灣是物產豐富的地方,菜市場的青菜不是很多嗎?水果不是又大又好吃嗎?怎麼農村會凋零到這個地步?

彰化石埤村落


鄉村凋萎的原因
  臺灣的農業生產,由產地到上市,轉過太多道手續,以致有些人可以從中牟利;由國內到外銷,缺乏解決問題的專家,面對國外的強力行銷,只有束手就擒,了無招架之力。臺灣的農業看不到明日,人口只有大量流失,一方面造成都市人口過度的集中,一方面形成城鎮差異的懸殊。

  有誰能來查看臺灣農村的情況?有誰能為鄉村小學的孩子們找到一點希望,重建「鄉下人」的自尊與榮譽?也許知道當地的自然生態,營建鄉土的特色,是重燃火苗的導線,這就是我帶學生來到舊濁水溪的原因之一。

石埤水路



抬高水位的方法
  打開彰化縣的地圖,沿著舊濁水溪的流向,在出海口附近可以看到一個村落,名叫「石埤」。「石埤」是一種古代的攔水工程,是在河床上用大塊石頭堆疊成的如弧狀的牆,一方面可以使水流的速度減緩,一方面抬高水位,水就流進岸邊的水路,進而灌溉周邊的農田。

  我在「石埤」村的舊濁水溪邊走來走去,已經看不到「石埤」的結構,詢問在地八十多歲的耆老,他們沒有看過這種古代的取水工程,只是聽過:「早期舊濁水溪的石埤很深,水牛在岸邊喝水時,不小心跌進水裡,如果沒有立刻被拉上岸,水牛還會被湍流的溪水沖走。」可見,以前舊濁水溪水流湍急的程度。

彰化海口地區蘆筍的栽種

減低風速的技術
  我聽耆老帶著一些口音,而且都姓「施」,那是屬於鹿港地區泉州先民的後裔。這少與外界接觸的鄉下,竟然成為保存早期泉州口音的地方。

  「住在這裡,靠什麼生活呢?」我關心的問道。「種些蘆筍。現在價錢不好,不過,讓祖先留下來的地變荒蕪也不好,趁還有一點力氣,就種一些。」老人嘆口氣道。

  鹿港、福興這一帶,由於沖積土深厚,排水又好,土壤微帶鹼性,加上海口地帶陽光又充足,是臺灣蘆筍最好的產地之一。

  「海風不會將細長的蘆筍吹倒嗎?」我繼續問道。
「你看,蘆筍田的旁邊都有防風林。」老人邊說,邊指給我看,他取根木杖,走到田裡,將田邊的一些雜草與土塊挖翻,草莖就留在田埂上,當作堆肥。我跟他走了一段,看到現在取水灌溉,都是用抽水馬達,不用石碑了。


斷了線的文化
  在大太陽下,農民靜靜的、沈穩的、一次又一次的挖著,好像一個執著的藝術家,在大地上要刻畫一幅作品似的。也許這些辛勤的農夫,也將跟著古老的石埤,消失在臺灣的大地上。外國進口的蘆筍取代了臺灣的蘆筍,吃起來口味也不差,價格還更便宜,但是我們與傳統文化的一點維繫卻斷掉了。

彰化的老農仍然守住大地的一角


  來!也許我們可以為這海口的小村,重建一個引水的水埤,在那荒蕪的土地上,開拓一個溼地,讓水牛可以在水裡浸泡,再用老屋成立一個海口文化的展示區,讓更多人來看、來想、來消費,重啟一村的生機。

  如果臺灣六十萬人口的農民,是在如急流的市場中掙扎,誰能將他們拉上來呢?舊濁水溪的老水牛啊,有誰能聽到你的鳴咽呢?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