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水

彰化伸港水邊的怪客


伸港的禮品

  彰化縣的北邊有一個小鄉鎮名叫「伸港」,這裡早期是一片海埔地。沈積著大肚溪自上游攜帶來的泥砂,在一溪口河海交會之處,溪水就像歸回台灣海峽的懷抱,泥砂就像歸家孩子的包袱,全散放在海灘邊,逐漸在鹿港的北邊,形成一個新土地,也許這是早期這裡取名為「新港」的原因,後來與屏東的新港同名,才改名為「伸港」。
  台灣早期的先民是克苦耐勞的,祗要有新的土地形成,就引水淋洗海埔地的鹽份,成為適合種植農作的農田,例如伸港種出的花生是特別的芳香,大蒜也是有名的高品質,連在伸港幾家的竹製品店,用手編製成的竹椅子都很牢靠。我每次到伸港總是買一張竹椅子帶回家,雖然在下火車後,一個人抬著二張竹椅在台北街頭走,姿勢頗為令人側目,不過給生長在台北的小孩座座鄉下製的竹椅子,也是很值得。所以我家小小的客廳裡,幾年下來,竟擺了好幾張小竹椅。我的學生來家裡,也常坐在這些小竹椅上,吹牛、喝茶、吃瓜子。


溪底的打拼者
  不過,我到伸港的目的倒不是為了買竹椅子,而是來調查早期洗去伸港土裡鹽份的用水來源。這裡有一條水溝名叫「溪底排水」,其有意思的名字,水溝如果是在溪底就不能排水了,要排水就必須在溪上面。「溪底排水」的旁邊有個小村,名叫「溪底村」,村裡住的都是水底人嗎?現場問人家,才知這裡早期是大肚溪的舊河道,後來溪水改道,農民才在舊河道的的溪底建立村落,實在很佩服先人為生活的打拼。
  「溪底排水」幾乎與大肚溪的下游河道相平行。排水溝愈往上游就愈小條,末了就會連上「六股圳」,這是過去洗去伸港土裡鹽份的水源,是近代供給伸港灌溉農作的水路。「六股」是過去農民集資成股,共同開發農地與水路的農民組合,六股圳彎曲的座落在伸港的土地上,儘可能均勻的將水供給伸港大地的每個角落。台灣的鄉土幾乎跟農田水溝是不可分的,可惜很少人去注意這方面。


福馬圳是很兇的一條溝
  順著六股圳的上游方向走,就可以過到「福馬圳」。「福馬圳」興建於清朝雍王時期,距今約有二百八十年,幾乎與彰化劃分成縣的時間相同。「福馬圳」本名是「惡馬圳」,自彰化市旁邊的大肚溪引水進入,一直流到伸港的六股圳,我在圳邊測定水流速度,每秒鐘竟還流0.78公尺的距離,相當的快速。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彰化平原相當的平坦,福馬圳由彰化到伸港也有幾公里,竟然還能維持這麼快的流速,不管是「福馬」或是「惡馬」,這隻馬也真是會跑。


紅色的怪兵器
  我一面順著水路走,一面用手上提著的一把紅色的怪兵器錘打著渠道邊的混凝土。這種怪兵器稱為「混凝土試驗錘」。可以由撞錘的力量判斷混凝土的強度,其原理簡單,用一個金屬鉤尺固定一個壓縮的彈簧,在要測定的混凝土表面,按一個拉回鉤尺的開關,彈簧就帶著附接的鋼鎚向前衝擊混凝土面,混凝土如果結構強硬,內部沒有什麼孔隙,鋼錘在撞擊後就會有較大的反彈。反之,如果混凝土受到老化、腐蝕,或水流沖刷等影響,結構減弱,混凝土塊內部有較大孔隙或裂縫,鋼錘撞擊這種混凝土塊後的反彈就會較小。試驗錘上面有刻度呈現鋼錘反彈距離所代表混凝土結構物的強度。結構愈強的對渠道混凝土壤,代表其輸水功能穩定,混凝土結構力弱的渠道比較容易崩落,造成輸水功能的減少,甚至阻礙水流,造成淹水的危害。


就是那麼喜歡教人家
  研究台灣的水溝,可以人文又兼具科學,我拿這支怪兵器在渠道內面土上的混凝土塊撞來錘去,吸引不少附近的農民。阿婆、小孩圍攏來看,怎麼好萊塢電影之類似的戰爭武器,會出現在彰化安靜的農村邊,幾隻黑狗、黃狗、白狗也笑咪咪的混在人群中。
  我認為這是給鄉下學生教育的好機會,我告訴他們水流較強的段落,潮汐會進入的水溝,坡度較大的地方,水中含臭味的硫化氫,其混凝土的強度會較差,渠道使用年限就會縮短,必須定期管理與維修,否則大雨時期,渠道容易被破壞,不僅不能將水排走,而且會造成附近住家、畜舍、農田被水淹的危害。台灣大學教授的薪水是來自百姓的納稅,在伸港的溪底村邊教人水溝的維護之道,算不算是對這默默一角納稅百姓的一點回饋呢?
  做完實驗,到店裡又買了一把小竹椅。一手提著怪兵器,一手提著竹椅子,在伸港的海風吹送下,我快樂的搭車回台北。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