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學教材>我的靈修分享

「出版自由」的根基

「曠野開道路」(以賽亞書四十三:19)


「出版自由」(freedom of the Press)是國家自由,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歷史上,人類是長期處在出版不自由的制度下,例如在公元前五世紀,羅馬就有「國家出版審查制度」,只要用國家機器掌控出版自由,就可以壓制人民互相的溝通,觀點的學習,不同意見的討論。
國家只能有一種聲音,就是領袖的聲音;國家只能有一種看法,就是領袖的看法。
1450年,德國發明家古騰堡(Johann Gutenberg, 1397-1468)。古騰堡是個基督徒,他用「活字版」印刷術,快速出版,讓人便於閱讀,使知識更容易流通,直接挑戰國家審查出版制。
「出版自由」一詞是英國文學家「失樂園」的作者米爾頓(John Milton, 1608-1674),1644年他在英國議會提出:
第一,真理是使人得自由,國家控制真理的傳播,使人成為奴僕,使人不得真理的自由。
第二,國家的領袖是上帝的僕人,政權存在的目的,是為服務人民,不是用國家力量,強迫人民就範,聽領袖的聲音。
第三,國家的弱化,是來自國家控制出版品,使人民閱讀的弱化,分辨知識的弱化。
第四,領袖以強迫的手段,控制眾人的思維,是違反底良知,一個國家愈多人參與控制眾人,是良知的墮落。
接著的是英國的一批清教徒,在劍橋大學以學術自由,在「劍橋大學出部社」(Cambridge Press),出版學術集刊,當時提出「學術自由不是為商業的利益,不是為任何的政治立場,而是彙集當代大學思想的精華,研究的發現,給願意學習的人閱讀。」
出版的自由,是由學術研究發表的自由,跨出第一步。卡佛維爾(Nathaniel Culverwell, 1619-1651),是學術出版自由化的代表人之一,他提出:「我以上帝的真理,來思想知識的基礎,『人的靈是耶和華的燈,鑒察人的心腹。』(箴言二十:27),信心是上帝的賞賜,基於這信心的思索,可以成為正確的理性,與智慧的陪育,瞭解上帝創造的次序與大能。」
「大學存在的基礎,是信仰活出的果子,真實與美善,不需要有其他的力量去轄制,不需要去強迫性灌輸,大學只要為著永恆的價值,出版美好的,真實的,社會自然會跟上。」
卡佛維爾相信「出版自由」不是不可能的,因為「上帝可以在曠野開道路。」。1694年,英國國會通過「出版自由」,開啟普世出版自由的里程。
二十一世紀普世的危機是出版已得自由,眾人的閱讀,卻是嚴重的弱化。我們是處在快樂太多園地,失去真正喜樂的失樂園。上帝,我祈求祢再一次,在這是代於曠野開道路。是祢的道路,在真理出版與喜好閱讀的園地。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