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學教材 基要真理

由以賽亞書看耶穌的生平 --上帝保留的餘種

 「僅存錫安城好像葡萄園的草棚,瓜田的茅屋,被圍困的城邑」(以賽亞書一、8)

  八月的晴空,午後的炙陽,我走在高雄的旗山溪畔,這裡海拔約六十公尺,土壤皆是泛黑的砂質壤土,眼前盡是成排種植的香蕉樹,順著溪床的坡度,一直沿伸到視線的極處,這是臺灣最著名「旗山香蕉」的產地。在廣大的香蕉種植區中,我看到零星散落的蕉農房子,就想到以賽亞書一章八節,不禁笑了。

敵人反成食物
  以賽亞書一章八節,實在是幽默。關於圍城的敘述,一般人會記載敵人戰陣強大、武器優良、兇暴殘忍、人多勢眾地將圍得水泄不通;或被圍困的一方兵乏糧寡、民心渙散、傷兵日增、急待救援等,以凸顯彼強余弱,情況操之在彼。
  但是先知以賽亞,得到上帝的啟示,預言到錫安城(又稱為耶路撒冷)將被敵人圍困,是在整個猶大地唯一的據點,已成「僅存」的城,這城若被攻下,國家就滅亡了。在此危急之秋,以賽亞卻提這狀況,像葡萄樹圍著採收葡萄者的草棚,也像瓜藤繞著採收者的小屋,圍繞者竟是被圍者的食物。古今中外,沒有圍城之役,是像以賽亞的說法。為什麼以賽亞如此敘述?

橫越時空的警訊
  以色列人被敵人圍攻,是因為離棄上帝;大地荒涼,是因為百姓離棄上帝,以致於整個國家,像是一個病人,頭有病,心有病,腳掌到頭頂都是傷。如同近代乏人照顧的醣尿症患者,「傷痕都沒有收口,沒有纏裏,也沒有用膏滋潤。」(以賽亞書一:6)。上帝一定是傷透心,才用這麼寫實的文字,讓先知以賽亞來向人發出警訊。
  以賽亞傳講時,約是在公元前800~701期間,猶太亡國是在公元前586年,以賽亞是在講一百年後將發生的事。這與我們有什麼關係呢?一個發生在中東的歷史戰役,為什麼迄今還在聖經上,給人捧讀覆誦,供人反覆查考呢?上帝的先知不只是在講百年即將發生的事情,更是傳講上帝不變的應許與真理,一度發生在以色列的,也將發生在任何時代與地方。

先知的功能
  真正的先知絕對不是「未卜先知」,不是「鐵口直斷」的命相師,更不是「明牌在哪裡」的股票分析師,而是直指永恆不變的真理,未來一定要應驗;目前尚未發生,是上帝的憐恤,願人可以歸向上帝,悔改得救。
  上帝為何不出來自己說,而要先知以賽亞苦口婆心的說。聖經只用創世紀的第一章,短短的三十一節,不到一千個字,講述祂如何創造時間、宇宙、地球、太陽、月球與萬物,然後用其餘的幾萬字,以後的整本聖經,講述他對人的救贖。非常顯然的,在創造之後,整個時間的洪流裡,祂在等待人,在千萬個歷史錯綜複雜的變化裡,祂在挑選人,在世上眾人未曾注意到的角落裡,祂在造就等候祂救恩的人。難怪「歷史」的英文Histiry,是His-story合字,歷史是祂的故事。

餘種的重要
  以致於亞述帝國即將南下的千軍萬馬,是葡萄串串,巴比倫帝國將會前來的鐵騎戰士,為瓜瓜相連。只有上帝才有這種幽默,先知以賽亞忠實的傳遞,果然幽默。原來外在的喧嘩都是背景,全是龍套,真正的角色是上帝所留的「餘種」(remnant)(以賽亞書一:9),以致葡萄與瓜瓜,反成為上帝所保守餘種的食物。
  在農業的社會裡,「餘種」是農夫採收作物,販售與食用之外,特別保留下來的種子,以供下一次撒種之用。這種種子數目不多,卻是以後生產的維繫,需要妥善保存、防潮、防蟲、防鼠、防霉。

見證的族類
  在畜牧的社會裡,「餘種」常是草場或灌木被火焚燒後,一片焦黑的地表,在露珠滋潤,或是在雨水澆灌後,大地冒出的新芽。種子仍然留在土壤中,雖歷經大火的洗鍊,生命依存。以賽亞生活在農業與畜牧交織的猶大地,當他在用「餘種」來表達上帝給他的默示時,他知道他在說什麼。
  「餘種」的涵義以後不斷的出現在以賽亞的宣講裡,成為以賽亞一生傳講的主軸──世人犯罪,上帝審判,留下餘種,終得復興。以賽亞首先使用「餘種」這字來表明上帝給人的救恩,「餘種」的存在,成為人在逆境中的盼望。上帝為何對餘種特別的好?以賽亞在啟示中宣告:「因為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以賽亞書九:7)這一嬰孩是誰?以賽亞並不知道。這是新約的功用,印證舊約中所預示的救贖,包括以賽亞的預言。

心口的不一
  例如新約聖經:「耶穌離開那裏,退到推羅、西頓的境內去。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著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耶穌卻一言不答。門徒進前來,求他說:『這婦人在我們後頭喊叫,請打發她走吧。』耶穌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那婦人來拜他,說:『主啊,幫助我!』他回答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婦人說:『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牠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吧。』從那時候,她女兒就好了。」(馬太福音十五:21-28)
  那是非常值得讓人存在心中,反覆默想的一段。那時跟隨耶穌的人多,耶穌卻引用先知以賽亞替上帝的預告:「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提示即使人是在崇拜上帝,人的嘴唇與心,仍然有很大的距離。更宣佈祂是以賽亞所預告的那一位「我」。耶穌知道眾人的心,就退到海邊推羅西頓去,那是早期迦南地的海港,地中海強戚的迦太基人住在那裡。

真實的敬拜不用模仿
  耶穌為什麼到那裡?幫迦太基人捕魚更多嗎?不是。那裡有一個對祂有真實需要的婦人,她的女兒被鬼附了。她向耶穌迫切祈求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吧。」,耶穌的反應很奇特,祂先是一言不答,後來還說我不過是到以色列迷失的羊那裡去。一般人一聽大概會以為耶穌有夠不客氣,講這麼冷的話。但這迦南婦人立刻領會,她的禱告錯了,稱呼耶穌是大衛的子孫,是以色列人的祈求口吻,迦南人不需要先套以色列人的模式,才能向上帝祈求,這婦人立刻改口:「主啊,幫助我。」並且拜祂。
  古往今來,所有宗教、政治的領袖都希望人「拜」他們,這動作是彎曲膝蓋,使小腿與大腿完全接觸,上半身的重心沒有腳支撐,就向前傾斜,頭自然垂下,以致還要用手,甚至頭部的觸地來支撐。不知道什麼原因,人愛用這個動作來表現最高的敬拜。其實人類是所有的生物中,唯一會跪拜的種類,只有人類的膝蓋能夠有180。的彎曲,才能產生跪拜的動作。人類卻用這動作來朝向各式的神祇、領袖、偶像……使得跪拜變的廉價,淪成是一種僕人式的祈討。

但是的恩典
  當她在重套一般世人的敬拜模式時,耶穌對她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這一句話,非常刺耳,但她立刻領會,祈禱並不是狗式憐憫法。她回答:「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他主人桌上掉下來的碎渣兒。」
  這是非常有趣的一句話,因為從來沒有人敢在上帝的話,加上「但是」兩個字。奴僕絕對不能對主人的吩咐加上「但是」,只有兒女才能在父母的話後加上「但是」。父母說:「孩子啊,這次考試你要努力喔。」孩子說:「好啊。但是沒考好,也可以出去吃一下漢堡店的薯條。」「但是」在孩子口中不是頂嘴,而是撒嬌。

碎渣兒的恩典
  耶穌與這婦人的對答,等於賦予禱告有三個全新的意義,一、真正禱告的需求像是飢餓,碎渣兒也舔來吃,不像有些桌子下的狗,吃東西還挑骨頭,有飢餓的樣子,缺乏飢餓的實質。二、禱告的信心,是相信我是在天父的桌下,總有好吃的掉下來。三、上帝總將好東西給祂的兒女。
  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耶穌一開始就知道這婦人的信心,祂先用一些冷淡的動作與言語,來讓她認識真理,凸顯她信心的可貴。這婦人是個餘種,因她承受耶穌的救恩,她的難處成為她承受主恩的碎渣兒。
  我在旗山看了香蕉園,就回到鎮上上吃「冰棒」,旗山黑糖冰棒與甲仙的芋頭冰棒齊名,是臺灣最有名與好吃的。我吃的時候,沒有狗來,因為掉在地上的碎渣都融化了。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