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學教材 陪讀以賽亞

陪讀以賽亞(四十八):有力的服事

 「帶領他們經過深處,如馬行走曠野」(以賽亞書六十三:13)


馬是世界上最會走,與最會跑的動物。牠們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運動,與最省力的方式移動,每天走10公里以上,馬腳不會酸;連續跑一百公里,速度也不會減緩。馬移動的能力與方式非常複雜,包括:四肢移動時腿部肌肉的強度,關節的彎曲與步伐完全配合,採用近地面的平行移動,很少驣空跳躍,前後腿的互動協調,運動時至少有一足接觸地面。步伐整齊,每步所跨幅度不會超過體長。往前時,後足會踏在前足的位置上,不致凌亂。迄今世界上車子軸承運轉的設計,都在仿效馬的結構與移動,但是仍然沒有成功。

馬在成群移動時,不會有一隻馬永遠跑第一名,出發時跑第一的馬,一陣子後會自動退到後面,讓後面的一隻領頭。跑一陣子後,那隻又讓給另一隻領頭。這種輪流領先的方式,有很大的好處,領頭的馬跑太快時,不會讓後方的馬追的力竭;體力不足就退到後面,也不會成為整隊移動的瓶頸。

馬不保持永遠領先的特性,成為賽馬場上沒有常勝者的主因。從來沒有一匹馬,總是拿冠軍,牠們的天性是讓別的馬,互相有機會當領先者。騎士的任務,是在鞭策馬全力往前,不過馬的天性仍是讓大家互相領先,使得賽馬的結果充滿不確定性。

對別的動物,馬也禮讓。馬長的高,常吃長莖的草,低莖的草給羊吃。所以馬與羊經常公用草場,各取所需。馬移動的距離遠,選擇也多,對吃草的品質,營養不考究,常讓較有營養的嫩草,給較弱小的馬吃。

上帝給以賽亞的默示很有意思,祂帶領子民走在深處如同馬行走曠野,是眾人互有先後,力上加力,全不疲憊。用馬的行走表達救恩,是啟示中帶著理性,理性中含蓄啟示。啟示與理性兼顧—這是神學的精髓,也是凌駕所有哲學、科學、文學、財經、工程等學問的所在。要讓啟示與理性平衡發展,否則太重啟示的教導,容易前後失序,表達易流膚淺;太重理性的經院神學,容易陷入挑剔芝麻,靈性乾枯。太靈恩的神學教育,不易深入;太理性的神學教育,像世俗大學,忽略屬天的源頭。

神學教育是教會牧人的裝備,神學證書是牧者站上講台的許可證。講台雖小,卻是前有大海大浪,後有成群追兵。大海大浪裡有殘暴的大魚、軟弱的小蝦、無知的螃蟹,纏繞人的海草等;追兵裡有刀、有槍、有戰車,還有類似法老、行政、規定、成效的兇殘。怎麼辦?

跟隨主耶穌吧!在任何景況,深處的地方,眾人不見的所在,仍有馬行曠野的帶領。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