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學教材 陪讀以賽亞

陪讀以賽亞(二十):為什麼鷂鷹上午沒鬧鐘?


  「鷂鷹各與伴偶聚集在那裡。」(以賽亞書三十四:15)


很多人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那麼晚起的鳥吃什麼,是不是都沒東西吃?不,鷂鷹是晚起的鳥,牠們經常上午八點才醒來,十點多才離巢覓食,是標準的「晚起鳥」。

鷂鷹是最小的鷹類,體長約8公分。體積愈小的生物,身體的表面積愈多,運動時,體內的溫度散熱較快,不利於代謝。所以鷂鷹不會在清早低溫時飛翔,以免體熱散失太多。在下午四點多,太陽下山前,就飛回家,也是為了避免體熱在夜間的消耗。

如果覓食像謀生,鷂鷹是晚點才上班,早點就下班的工作者。由於覓食的時間短,鷂鷹祇獵捕受傷的鳥類、鼠類、或是吃死去的大型動物。鷂鷹不追捕活潑亂跳的鳥類,或是活力十足的野獸。此外,鷂鷹的嘴沒有足夠的力量,撕裂大型動物的表皮與肌肉。大都跟在豺狼、獅子走過的足跡,等牠們獵殺大型動物之後,鷂鷹才飛過去吃僅存的。

鷂鷹是非常好的父母,經常是夫妻一起覓食,找到食物就拼命的吃,以攜帶最多的食物回巢餵食。但是遇到危險,如獅子追過來時,牠們就吐出一些食物。不是用此方式,諂媚天敵;也不是想用一張難看的臉,嚇壞對方。而是減輕體重,逃之夭夭。

牠們的鳥巢,都在高處的石穴,或在房角的屋簷,以利通風,以免帶回的屍肉,腐爛發臭。雛鷹日後要學習飛翔時,站在高處,容易遇到向上高昇的熱氣團,祇要展翅,就可以上騰。不用拼命振翅,才能飛翔。

上騰,對鷂鷹非常重要。愈在高處,看的愈遠,是覓食的優勢;靠氣團飛翔、移動的速度快又省力。鷂鷹的分布很廣,中東、北非、亞洲、澳洲都有其蹤跡,沒有因晚起來絕種。鷂是「器皿」的意思,中國人很早就知道其特性,稱其為「器皿之鳥」,一方面類比其羽毛的灰黑,類似器皿的顏色;另一方面稱讚,這麼小的鷹類,要在眾多大型的猛禽中競爭、生存,又向獅子搶吃剩的食物,殊為不易。

親愛的同學,鷂鷹的生存型態給我們很好的提醒。在世上工作,遇到好處,不要就想全部吃下,遇到危險,要吐出一些。不是想分出好處,讓別人少給攻擊,而是自己的重擔愈少,逃的愈快。有時我們考慮太多,這個要拿,那個也要抓;要演講好,又想掌聲多;要有錢,又要有名;要人多,又要利益多;要常吃滷肉飯,又要擔心膽固醇高等。軟弱的器皿不要裝太多,我們總是要取捨,好能奔跑天路。

更重要的,誰說祇有早起的鳥才有蟲吃。即使晚出發,也有祂的供應。重要在靠主,不是比早晚。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