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亮的故事

我一生最好的教育~在中原

  謝謝考慮推薦我為母校、母系的傑出校友。事實上,我不確定自己是否傑出,但是畢業將近30年,深深地知道自己喜愛與「水」有關的這一行,迄今仍像一隻河馬,泡在水中,不肯離去。
  1973年,聯考失利,進入中原理工學院的水利系,我後來才體會這是上帝對我最好的安排。中原給我一種空間,可以自由的在圖書館中閱讀群書;可以在校園散步久久,又不會影響自己的功課;水利系的就讀,讓我認識易任與歐陽橋輝老師,他們分別給我95分的水文學與98分的衛工學。1977年,我考進台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系研究所,我是中原畢業第一個考進該系的學生,後來許多學弟們也考進此系。我在研究所裡,繼續衛工學的領域,接觸「水質污染」的研究,沒想到這成為我一生的特色,與對台灣能有一點貢獻的所在。
  研究所畢業後,我在農工中心上班,不久擔任環境組的組長,參與保護灌溉水的工作,幫助農、漁民,替他們排解水土污染的糾紛,例如「宜蘭養蝦池對周遭鹽份的污染案」、「楊梅嘉新畜牧污水的污染案」、「屏東紙漿廠污染案」、「台中中港路海砂污染案」、「花蓮大理石廠排放水污染案」、「台中大里電鍍污水污染案」等。
  工作二年半後,自認所學有限,到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再唸水-土-植物關係的領域,期待能夠在水利的領域,結合化學與生物。1991年,我回到台灣大學任教,在系上教授環境化學、生態學與濕地工程等。教學之餘,我對台灣水域生態的愛好,已難自拔,到處為人排解污染糾紛,自得其樂。
  1991年到2003年,我在台灣各處重金屬嚴重污染的地區,鑑定污染源與水-土-作物的污染,並提出污水處理與排放的改善方法,並且以八年的研究,確定灌溉用水的水質標準,此外,並為消費者的健康把關。目前,台灣嚴重的污染區與其水域的資料,大都已建立齊全,也讓一些污染工廠遷移、改善,或集中到工業區管理。
  2004年,我開始擔任環保署所有河川、生態工程場址的總評審者,並多次擔任生態工程,對政府、顧問公司與民間組織的教育者,在多次環評案與現地污染鑑勘上,擔任水利工程與生態界溝通的橋樑。為此,2005年被聘為台灣大學生態工程研究中心的主任。2006年,成為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辦2006年與2008年兩屆國際生態工程研討會的主席,代表台灣政府,與歐、美、日的一流學者、專家、學會,建立生態工程溝通的平台。
  在外面開會,有人笑我:「為何仍拿印著中原的茶杯在喝茶?」。中原多次的邀約講演、上課,我總樂意回去,在中原的教室裡,看著年輕的學弟、妹,我心中總響起:「我一生最好的教育~在中原」,就從這點開始講吧!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