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亮的故事給病中的媽媽

為什麼病人要吃「堅果」?—認識「腫瘤與骨頭」

  
腫瘤是非常聰明的生命體,
有一大的分泌物,令人難測,
有許多的隱藏角落,令人難知,
有影響不同器官的能力,令人難解,
有一些迴避的能力,令人難醫。
例如,當腫瘤細胞進入骨頭,
病人的骨髓細胞,受到抑制,
導致骨頭的孔洞,
與骨頭易碎。
身體躺著時,
骨頭也可能斷掉。


許多人說:「腫瘤細胞會吃骨頭。」這是真的嗎?我在病房裡,有個病人的家屬自責地告訴我:「我牽她走路時,忽然她就蹲下去,腳骨斷了。當時我沒有牽好,實在對不起她。」其實,不要這樣想,骨頭空洞時,躺著也會骨折。

正常時,人體的骨頭是不斷在溶解,稱為「破骨」(osteoclasts)作用,又不斷再形成,成為「成骨」(osteoblasts)作用。破骨與成骨是等速,骨頭才能穩定。生病時受到腫瘤影響,將使破骨的速度,快於成骨的速度,使骨頭結構破壞、斷裂。彷彿腫瘤的細胞,吃掉人體的骨頭。許多骨頭腫瘤的病人,走路痛,翻身痛,舉手痛,連躺著都痛,這是腫瘤醫治過程,病人辛苦的地方之一。

骨頭腫瘤抑制成骨的機制非常複雜,常先影響肝,再影響骨頭。肝臟不好的人,容易貧血、疲倦與骨質疏鬆,這與肝的皮質層細胞有關,皮質細胞會產生骨髓的增生因子。當腫瘤分泌物抑制皮質層的活動,骨髓的增生就受抑制。

這些知識,稱為「細胞分子生物學」(cellular and molecular biology),探討正常與腫瘤細胞釋放微分子的作用。許多知識仍在試驗動物的研究階段,科學家期待瞭解細胞微分子的構造與功能,幫助人對腫瘤疾病的認識,以給恰當的治療。

腫瘤是細胞突變,每一個人的突變細胞,都不盡相同。這使得腫瘤的種類,比一般人想像的多。醫護人員要面對的每個病人,幾乎都是特例。即使病有一樣的名稱,內容也不盡相同。這使得腫瘤治療,常是知識有限下的經驗性治療,是需要仔細的觀查與看顧。

當細胞突變為害時,讓人才體會上帝給的正常細胞,是何等地蒙福。

使骨頭強健的因子,如曬太陽以增加他命D的合成,吃肉或黃豆增加蛋白質。骨頭的組成是磷酸鈣與磷酸鎂,與極少量的硼(boron)。硼酸可以與鈣、鎂,結合成更穩定的骨頭結構,減少破骨,幫助成骨的速率。而自然界中,有磷、鈣、鎂,又含最多硼的食物是「堅果」。

難怪在營養學裡,鼓勵人多吃堅果。常吃堅果的人,將像松鼠在樹上跳來跳去。因為松鼠多吃堅果,骨頭強健,堅果是很好的保健食物。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