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亮的故事同行在阿茲海默症之海

同行在阿茲海默症之海(一)

清醒的心
  曾以為,那不過是在遠處曾經發生的一個病例,沒想到,轉眼之間,這個陌生的疾病,已經發生在身邊。病,完全沒有詢問人是否準備好了,就忽然像賊地來臨,帶來毀壞、失望、憤怒與哀嘆,似乎使人懷疑生命存到晚年的尊嚴與價值在哪裡?也給人更深的提醒、深思、仰望與感恩。聖經提到:「老人要有節制」(提多書二:2),節制是什麼意思?在聖經的原文裡,節制是不受酒的影響,保持清醒的心。我想,不單是酒能使人放縱,有太多的引誘會讓人索求無度,不知節制。人是上帝創造的,上帝一定知道人無度的追求慾望,是個危機,因此吩咐人,要有「節制」。失去節制的人,容易急躁,產生許多壓力,甚至影響到大腦。步入人生的後段,仍能滿帶慈祥,智慧仍存,是上帝何等大的保守。

大腦也會生病
  1901年,德國慕尼黑大學精神病理學阿茲海默醫師(Alois Alzheimer,1864-1915),遇到一個病例,一個五十一歲的女病人,她曾強烈懷疑丈夫有外遇,迅速喪失記憶力、語言能力,最後連自己的行為也無法控制。她急速老化,自社會退縮,無法與人相處。阿茲海默陪了她五年,1906年,這位病人死於肺炎與併發症。
  得到家屬的同意,他解剖死者的大腦,發現死者的大腦萎縮,在顯微鏡的檢查下,專司記憶、語言、動作的腦神經細胞呈現許多的斑點。原來這些不合理的行為,是一種大腦的病變。1907年,他將這個發現發表,後來此種病變被命名為「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退化的加速
  大腦中約100億個細胞,細胞之間相互影響的關係錯綜複雜,我們的記憶、瞭解、感情、意志等功能,都維繫在這複雜的關係裡,但是科學對這些關係的瞭解,卻極為貧乏。隨著年齡的增加,這些互動關係會逐漸退化。
如今,世界上至少有二千四百萬人得到阿茲海默症,科學界仍然不知道這種疾病產生的原因,不知道治療的方法,更不知道何時開始這種疾病。

陌生的未來
  原來,我們是面對一個全然陌生的疾病,不只患者、家屬所知不多,連醫學界所知也有限。我們似乎無法完全依靠「知道」,渡過這陌生的疾病之海。
期待晚年,像是美麗的楓葉,
在飄落前的一刻,依然擁有一點的嫣紅;
或像森林裡的松樹,當針葉轉為枯黃,
悄然飄落,沒有留給周遭多少的聲響。

生命樂章的重譜
  求主憐憫這個世代,看顧世人,一生勞勞碌碌,最後歸於塵土之前,卻依然不得安息,多少侵入性的開刀,多少紗布撕下時的哀號,失眠的煩躁,不良於行的痛苦,食慾漸失的嘆息,視覺與聽覺逐漸退化的疏離,轉身即忘的自責……也許只是一條血管,一時無法輸送足夠的血液到大腦,就產生一連串的病變,得要面對前面一片更多未知的幽暗。
  如果人生像是一首交響曲,最後的一段音符,為何不是美妙的結尾,而是發自肺腑的吶喊?
  主啊!我們的盼望在乎祢。生命的樂章起於祢,願在最後也是由祢的恩手指揮完最後一個小節。
4/30/2008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