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每天都在守護臺灣集水區的樹--九芎

近年來,臺灣遭受許多自然災害,有颱風,有洪水,有土石流,有山坡滑動。氣候、水文、地質都不穩定,但是在這個敏感、多變的環境,卻有一種植物,只要站穩一個角落,就能幫忙守住附近的水土,更有趣的是這種植物,只生長在臺灣,是臺灣的「特有種」植物。

  九芎(Lagerstroemia subcostata)是臺灣一種很有意思的樹,早在漢人還沒來到臺灣時,阿美族人就知道將九芎樹幹放在水中,吸引魚群前來啃食樹皮,或是在九芎邊下網,容易捕到魚。後來,先民來到臺彎,發現九芎容易長在山坡地上,而且插枝就可以存活,是一種有助於穩定山坡土石的植物。臺灣有許多地方取名都與「九芎」有關。例如新竹頭前溪畔,有一個地方稱「芎林」,臺北縣北勢溪的集水區,也有一個地方,叫「九芎根」。

山坡地的保衛者
  我是一個喜歡問學生問題的老師。
「各位同學,你們認為『九芎根』這個地方,有沒有長九芎?」
學生們都搖頭說:「不知道」。他們大多喜歡生態環境,或是自認是保護臺灣生態環境的最後一道防線。
「這樣好了,讓我們到九芎根溯溪找九芎吧!也許你們會發現真正捍衛臺灣集水區的功臣。」
  古代中國人將樹根堅硬,帶有香味,可作為藥材的植物稱為「芎」,例如「川芎」是著名的中藥。其實「芎」樹不只可以醫人,也可以治山。我每次看到九芎,總稀奇這種樹,植株不高,卻有這麼有趣的根系,主根向下直伸,似乎要緊緊抓住這個大地;側根向左向右伸出,似乎要盤住附近的砂粒;鬚根更能伸入岩石間隙與節理,似乎是天生保衛土壤的鬥士,準備與突發的洪水或土石流對抗一般。

四個特性防土石流
  一般能夠保護水土的樹種,都具有四個特性:樹葉茂密,可以減少雨滴沖刷表土;枝莖有彈性,可以對抗強風的吹襲;根部深入土中,阻止土地滑動;繁殖力強,耐溼耐旱,可以在淺土多石或貧瘠的土地上生長。九芎正兼具了這四種特性,甚至在森林火災發生後,只要一點點雨水,九芎的種子又可以發芽生長。
  九芎的根部與土壤接觸的地方,有較大的孔隙,地表水容易由這些孔隙快速滲入土壤,因此九芎不只可以保護土壤,也可以增加雨水滲入。「水土保持」總是把水與土放在一起考慮,保護水就必須保護土,要保護土就需要有合適的植物。所以,九芎對於臺灣集水區的水土保持保護非常重要。


大自然提供的對策
  目前,在臺灣許多水流強勁的沖刷處,仍然有九芎擋在邊坡處,彷彿是一道道自然的堤防。
九芎有這麼大的本領、這麼重要的貢獻,那麼台灣應該四處長滿九芎了吧?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九芎的生長緩慢,外型不大美觀、枝幹也不粗大、沒有可食用的果實。但是,它卻深具保護集水區生態的功能啊!要保護集水區與水庫嗎?不必悲觀沒辦法,也不一定要花許多錢在水庫前方大興土木,只要在土石容易崩塌、容易受水流沖蝕的地方,種些九芎樹,總會有幫助的。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