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戶外的大自然教育菜市場的 蔬果

同學,讓我介紹茭白筍

茭白筍(Zizania latifolia)是人類最古老就知道取用為食的禾本科植物之一,其產生的穗稱為「菰米」,是許多人稻米(Oryza sativa)之外的另個選項。

菰米的礦物質,比稻米的礦物質高,尤其微量元素鐵,高3~4倍。

茭白筍是多年生植物,都生長在水中,適應10°C以上的水溫,世界上熱帶與亞熱帶,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丘陵地到平原皆有分佈。

其生命力很強,淡水域、鹽水域皆可生長,耐不同土壤酸鹼值,砂土、黏土皆可長,最適合是淡水、微酸的黏質壤土區。

其根系發達,只要有水就到處竄長,從根芽上發芽,溫度高時,每根芽可以在一年之內長成25~30分珠,每株3~4公尺高的叢簇,年生長量約103g/m^2,很少植物有如此快速、大量的生長。

長期下來,茭白筍簇密生長,容易擋住河道部分,形成濕地,是自然界濕地的營造者。由於茭白筍容易栽種,栽種後不需照顧也會年年有菰米收成,菰米又稱為「野米」(wild rice),北美的印地安人常食用,故又稱為「印地安米」(Indian rice)。

菰米後來逐漸在市場上消失,是有一種名叫菰黑穗菌(Ustilago esculenta) 的真菌,在茭白筍莖都寄生,熱的季節,菰黑穗菌加速生長,生長期間,生長分泌乙烯氣體,刺激莖部變的膨大鬆軟,且抑制茭白筍的有性繁殖,使茭白筍不能開花結穗。這經過菰黑穗菌催軟的莖部,稱為「菰首」,反而成為食用的部分。

中國人在早期就知道菰首變大的現象,菰是菰首變大的象形,中國人很早就種茭白筍,並採菰首吃,菰首可以生食也可以熱炒,日本人也知菰首可吃,視為美食。

人類的主食大部分來自植物的穗部,其次是葉子,在其次是根,很少以莖部為主食,茭白筍的莖成為特殊的蔬菜。茭白筍的含水量約92%,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約佔1.2%、磷、鈣等。

1951年,北美洲的中國市場出現茭白筍時,美國人還稱此為來自亞洲南方的新蔬菜,不知道這也是美國本土種的植物。

早期的人類住在平原地區,土地不夠開墾,漸移往丘陵地,將丘陵地沿著等高線改為「梯田」,讓水流言由高處灌溉,逐梯田緩緩而下,可以減少土壤沖刷,又可以讓肥份反覆使用。
茭白筍耐寒,丘陵山谷間,陽光強度較弱,耐蔭的茭白筍,依然可以生長良好。生長高大的茭白筍可作擋風牆。

許多丘陵地的作物愈種土壤愈貧瘠,茭白筍生長的莖葉,留在土壤中,使土壤越種越肥沃。
同學,我喜愛茭白筍,願我的一生也像這植物,給人美好。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