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手記>自然觀察的樂趣

與章魚相遇在淺藍色的海邊


2002年,我帶幾個學生到「大屯溪」的出海口。
當時正值退潮,大家脫下鞋襪,
走到潮間帶的岩石礁灘間,
觀察石頭縫間、礁岩下的海星、海膽與海葵等,
那裏水色清澈,水質乾淨,是觀察生物的好所在。
「章魚!有章魚!」有個學生興奮的大叫,
我過去一看,數隻章魚已躲到不同的岩穴,
我用手去輕觸穴口,有隻章魚伸出腕足,用腕足上的吸盤用力吸我的手,
想將我向內拖。
滑稽,那個洞還不到三公分呢。


自從知道,基隆的海產店在賣「活吃章魚」,我的心就難過。近海的章魚很容易抓,只要在水底放根水管,小章魚就成群地進去。捕章魚的人,有時一天可抓幾百隻,他們告訴我:「供不應求」

潮間帶是很好的科學教室
自2002年,我每年到大屯溪的海口觀看,水質一年比一年混濁,水裡的垃圾愈來愈多,許多潮間帶的生物量,種類一年比一年少。更可怕的是,捕捉章魚的水管在水底佈放。難道四面環海的台灣,真的沒有海洋文化,只有海鮮文化?難道台灣的居民只重視吃,而不重視海洋教育嗎?

章魚在世界分布的海域廣大,目前所知紐西蘭是世界上章魚種類最多的地方。其實,人類對章魚的認識很少,海洋裡大部分的章魚是在海深1400公尺、或3500公尺,至今仍然沒有定論。有些深海探勘者,在7500公尺的深海,竟然拍到大型的章魚在那邊活動,很難想像牠們怎能承受那麼大的水壓?既然可在淺海活動,牠們到那麼深的地方搞什麼?

靈敏的觸覺
我曾問學生:「你們對章魚知多少?」學生有的說:「章魚的日文叫做Tako。」有的想念「章魚哥」,有的說:「章魚丸、章魚燒好吃!」。其實,章魚很有意思,章魚有八隻腕足,腕足之間的夾角45°,這是一個物理上穩定的結構。牠們用一隻腕足、或二隻腕足去捕捉獵物,也不改變身體的平衡。牠的頭部與腕足相連,每一腕足可平行、可向上、可向下的運動。只朝一方的頭部,要讓八隻腕足多方位的運動,一定有非常靈敏的觸覺神經,才能不單靠眼力的視覺。

頭部與腕足相連,才能判斷看得見與看不見方位的腕足運動。頭部有強而有力的肌肉,遇到危險時,如天敵鯊魚前來時,能噴出黑色墨液,又轉頭向後逃逸。

章魚的大眼睛
章魚有二顆大眼睛,非常可愛。不過我多次告誡學生:「深海陽光不足,魚類有顆較大的眼球,是有其目的。」這包括左右兩眼,不同步的轉動,減少看不到的死角;用瞳孔肌肉的伸縮,自動調控焦距,使遠近能看清楚;眼中的球面透鏡(lens)外凸,以收集更多廣角的光;網膜(retina)的光感細胞,能夠感應到等外光與偏光(polarization of light)等。因此,「我們生長在陸域上,女性的眼睛不一定要大如章魚眼,才叫美。」

課後,學生來問我:「老師,不喜歡大眼睛的女孩嗎?」我微微笑:「師母大眼睛,不過,那不是美的關鍵處。」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