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手記>自然觀察的樂趣

自然科學概論─論河洛話


我在5-6歲時,學過用閩南話背誦三字經、唐詩。後來才漸體會,那是優美的語詞,精煉的用字,傳遞著傳統「河洛」人的訓誨。閩南語又稱為河洛語,是唐朝主要的用語。唐朝的詩人,大都用河洛語寫詩作詞。用河洛語來朗誦唐詩,對音合韻,非常好聽。河是黃河(或是河南)、洛是洛陽,河洛是早期中國古文化精隨的所在地。但是,古時如此優美的語言,現在所含罵人的用字,卻非常的惡毒、下流、淫蕩、猥褻。

為什麼美好的河洛語,會包涵如此多劣化的詞彙?是遷居閩南之後,人種的劣化?還是人心的偏向本是如此?是受到政治壓制後,好的文人消失,只剩下壞的造詞者?還是自洛陽,遷徙到地峽谷隘的閩南地,地理上的阻隔,使河洛語由一國的通用語變成地方俗語,從一個朝代的主要語言,變成封閉、失根的低俗;從許多美文好詞的表達,變成強調性、強暴別人母親的咒語。語言用詞失去了長河的綿綿,變成短促的湍溪。到了台灣,河洛語更失去了兼容寬大的心懷,剩島國的窄隘。

我在學校的校園裡,很少聽到師生河洛語的吟詩誦詞,而是一大堆罵人的話,與情緒用詞。不只年輕的一代弄壞了,這美好的語言,更茫然無知河洛語的轉音與押韻。應該鼓勵用河洛語,再寫河洛語朗讀好文章,或撰寫新的好文辭,或編新的「歌仔戲」、「掌中戲」、「皮影戲」、「連續劇」,用戲劇呈現美好言詞的所在,供人學習。

如果河洛語失去美好溝通的言詞,怎能期待台灣的百姓如何用自己的語言,教導自己人,與外人呢?語言在不同時間、地區的演替,稱為「語言地理學」(Language geography),語言不只是人類心智的流露,也是相互溝通的管道,與人互動深入了解的方法。需要隨著時間,地理空間的開放,不斷受到的衝擊,是讓語言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洗鍊,更多內涵的提升。如果封閉與外界接觸,將導致溝通劣化,互信膚淺,最後留下來的,反而多是強暴性的用詞。

一個對文化有使命的人,值得為此深思。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