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客旅觀察大自然手記

生存,是生長與凋零的競賽


走在紅樹林邊,很容易看到許多紅樹林的葉子,都有昆蟲留下的啃痕。不同的昆蟲啃食葉子的部位不相同,有的啃食葉尖,有的啃食葉緣,有的啃食葉面。有些飛蛾將卵產在葉面上,卵孵化後便可以獲得食物;有些天牛就在枝幹的皮表下產卵,使幼蟲就近取食。原來能夠抗浪、耐鹽、生命力如此強勁的植物,也是許多昆蟲的食物。

植物的知覺
「當昆蟲在吃紅樹林的葉子時,樹木會痛嗎?」學生問道。我喜歡這樣的問題,雖然這種問題考試不會考。「植物沒有神經系統,昆蟲在咬紅樹林時,樹木應該不會痛;也幸好植物沒有痛覺,不然日夜都有昆蟲來咬,樹木一直都在痛。」我指著昆蟲咬過的葉片說明道。
「樹木如果不會痛,會有知覺嗎?」學生追問道。「好問題。知覺是不容易釐定的名詞,尤其在植物的世界。如果將『反應』當成植物的知覺表現,就像種子發芽時有趨光性,那麼植物是有知覺的。」我說明道。「那紅樹林的知覺是什麼?」學生看著葉痕繼續問道。

以生長取代損失
「當昆蟲在啃食葉子時,大部分的植物會分泌出一些化學物質,讓昆蟲不要再吃下去。這些化學物質可能是讓食葉者感到苦澀,或是有毒,以免植物的葉子被吃太多。有趣的是有些紅樹林樹種如水筆仔,缺乏這種機制,以致讓受傷的葉子一直被吃下去,末了使受傷的葉子掉落。」我仔細的說明道。「聽起來,這種植物好像是麻木不仁,哪算是有知覺呢?」學生不解的問道。

「這是水筆仔生命的奇特機制,水筆仔一年掉落的葉子有時達全部樹葉的25~50%,但水筆仔似乎沒有為這些損失的葉子,難過太久。繼續向天空伸展枝條,長出新的葉子。所以,你們會看到水筆仔大部分的葉子都長在頂部高處的枝條上,被蟲吃過的枝幹幾乎是一片光禿。」我佩服的看著水筆仔說道。「沒想到水筆仔葉子的分布,有其道理存在。」學生說道。

將殘缺轉換成新歌
「由於水筆仔大量生長新的葉子與枝條,落了又長,長了又被昆蟲吃,就落了,又向高處長,如此不斷的重複,結果產生非常有趣的結果。」我說道。「什麼結果呢?」學生們無法體會這種現象的奇妙處。

「生長葉子,需要固定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來進行光和作用,水筆仔不斷地生長新葉子,結果成為大地上能夠大量固定二氧化碳的物種之一。原來紅樹林生與昆蟲之間存在著巧妙的平衡。昆蟲吃去一些葉子,卻使得紅樹林生長得更好。傷害轉成祝福,這是我喜歡走入紅樹林的原因,在這片似乎是靜悄悄的世界裡,正在進行葉子生長與凋落的競賽。紅樹林依存,證明紅樹林總是贏。

保護紅樹林的關鍵
能將「傷害」轉成「祝福」的關鍵在哪裡?一方面在紅樹林生命的旺盛力,一方面在紅樹林緊依附著周遭潮汐來去的環境。每次潮水上漲,給紅樹林帶來新鮮的營養份;而後潮水退去,攜走紅樹林代謝後的廢物。當紅樹林生長的區域脫離潮水供應,昆蟲的啃食就會超過紅樹林生長的速度,紅樹林便會大片的死亡。」

「如何保護紅樹林呢?」學生問道。「不用為紅樹林噴藥除蟲,而是保持紅樹林周邊潮汐流入的水路―潮汐溝的寬大、暢通。紅樹林就可以生長良好了。」我說明道。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