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學生的信同學系列關於科學

同學,你知道嘉義的荷苞嶼嗎?


嘉義的西邊,有個非常有趣的地方,名叫「荷苞嶼」。百年前「太保」、「鹿草」、「朴子」等鄉鎮,將水排到這個低漥處,形成一個大池。後來,大池的水,逐漸乾涸。

現在,這裡成為一望無際的平坦地,都是過去荷苞嶼沈積的土壤。這種土壤遇水溼黏、乾燥龜裂,屬於鹼性黏質坋土,很難種植作物。先民對這片土地束手無策嗎?不!這裡種出高品質的甘蔗。荷苞嶼的甘蔗、阿里山的木材與布袋的鹽,是早期嘉義的三大特產。想認識嘉義的自然環境特色嗎?「荷苞嶼」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我的學生都知道,我有一個愛好,就是喜歡吃冰。尤其在炎熱的野外,不給老師找到冰店,我就容易冒火,這種火不是一般的礦泉水可以熄滅的。所以當我帶著學生到嘉義的太保探勘早期的荷苞嶼大池,沿途學生們東張西望,看路邊有沒有冰店的蹤跡。

嘉義的低地
我向來希望我的學生,對大自然要有好奇心,一出野外就四處探索。不管他們唸的是醫、農、工、商,不管他們學的是熱門、冷門或是偏門的學科,不管他們讀的是學士、碩士或博士,跟老師出野外,就要從觀察大自然學起。「喂,你們不要到處看冰店,稍微節制點好不好,出來的目的要弄清楚。嘉義最好吃的一家黑糖冰在哪裡,我早就知道了,等一下帶你們去吃。」我藉機會唬他們一頓。
現在的荷苞嶼大池只剩下一個「荷苞嶼排水道」,全無過去水面百里的氣勢。不過,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早期荷苞嶼大池的沈積土——淺黃色的鹼性坋質土。我取些土給學生看,仍有乾燥龜裂的特性,倒些水在土裡,遇水濕黏。嘉義之所以能種出甜度特高的甘蔗,就是這種土壤。連附近的「蒜頭糖場」與「南靖糖場」都曾經以產糖出名。

種甘蔗的樂園
「為什麼這種地方,會種出糖分高的甘蔗呢?」學生問道。
「好問題。因為嘉義平原的環境非常適合種甘蔗。甘蔗必須生長在炎熱乾燥的地方,這裡的年平均溫度在攝氏二十四度,而年平均降雨量為一千八百六十厘米,大約是臺灣年平均降雨量的百分之七十四,正是適合甘蔗生長的環境。」我向他們說明。
「難怪在這裡,只覺太陽炎熱,卻不太流汗。」學生回應。
「嘉義平原還有一項特色,就是一年的降雨量,百分之九十是分布在五到八月,其他的月份幾乎不下雨,所以嘉義海邊的布袋有鹽田。」我指著海邊的方向說道。

甘蔗採收的時期
「那麼,這種不下雨的地方,怎麼能供給甘蔗生長所需的水分呢?」學生愈問愈深入。「這就是早期荷包嶼大池的貢獻啊!這裡的坋質土可以吸收很多的水,又有良好的保水能力,所以即使嘉義平原在八月以後幾個月都不下雨,土壤仍然有足夠的水分來供給甘蔗新株栽種時所需的水份。隔年五月氣溫增高,甘蔗快速生長,所需水份大增,剛好遇上嘉義的下雨期。

到了第二年的二月,正是甘蔗甜分最高的時候,那時不能下雨,因為一下雨,甘蔗甜分就少了。嘉義二月不下雨,這時可以採收到最甜的甘蔗。」談起甘蔗製糖,我越說越興奮。
「但是,現在怎麼這裡的甘蔗看來稀稀疏疏,長得不好呢?」學生的觀察力不錯。「臺灣製糖的成本比菲律賓、印尼高,所以在一九七○年代後,製糖業沒落,大部分的蔗田都已經休耕了。」我說道。

本世紀嘉義再出發的關鍵
「那麼,我們能為嘉義做什麼?」學生天真的問道。「環視這數百公頃的休耕地,如果我們重新讓一度消失的荷苞嶼大池重現,結合周遭的開發,就可以讓嘉義成為臺灣最具典範的生態水都市。」我回答。

「生態水都市的水怎麼來呢?」學生追問。「太容易了,你們現在所站的地方,正是朴子到義竹的中間點、嘉義最容易淹水的地方,與其花大筆錢試圖把水從低漥地排走,倒不如用小筆錢在低窪地使荷苞嶼大池重現。剩餘的錢再給嘉義人蓋學校、醫院、公園等,也許,嘉義的未來在這裡。」我說道。

吃冰的好地方
「老師,你說的這些內容,期中考會出現嗎?」學生關心的還是考試。「走吧!我們去吃冰,蒜頭糖廠的黑糖冰,又便宜又不錯呵!」我惦了惦錢包的重量,大聲宣佈。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