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學生的信河馬食堂

河馬食堂(九十二)


花落葉猶青

親愛的同學,你問我:「到國外旅遊,常去哪些地方?」過去多年,我與妻子每到一個新的地方,找到旅社之後,總先查考當地的地圖,參訪附近的博物館。我認為好的旅遊,是為了學習。博物館像是多文化的櫥窗,給人許多學習的機會。博物館(museum),原意是給人安靜思考的地方;博物的展現,應是見證上帝創造的豐富。例如1990年,我們到哈佛大學,參觀「畢巴底考古與民族博物館」(Peabody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Ethnology),我在那裡第一次看到著名的「瑪諾面具」。我知道這背後有比展覽,更感人的故事。

1926年,有一個醫生名叫哈雷(George Way Harley,1894-1966),帶著他剛懷孕的妻子朱薇爾(Winifred Frances Jewell, 1895-1979),搭船抵達西非的賴比瑞亞(Liberia)。而後他們朝內陸前進,徒步走了17天,才到達瑪諾(Mano)。當地有一個痲瘋村,收容附近的痳瘋病患,他們在那裡成立醫院,後來也設立瑪諾部落的第一間教會。

熱帶醫學的裝備
哈雷是美國北卡羅萊納州阿什維爾(Asheville)鎮人,他的父親是個牧師。1916年,他在念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上帝給他深刻的感動,一生從事海外醫療佈道。大學畢業後他進入耶魯大學醫學院,就學期間,他認識同一心志的朱薇爾。1923年,他取得學位,與朱薇爾結婚,前往英國倫敦大學(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唸熱帶醫學,接受一年公共衛生學的裝備。
不久,非洲賴比瑞亞的呼聲臨到,他們學習北非語,而後前往賴比瑞亞的瑪諾部落——當時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之一。

午夜的面具
長期以來,瑪諾族住在賴比瑞亞與幾內亞(Guinea)之間的廣大山區,人數約有10萬人。他們以稻米為主食,稻子每年種一次。當地的野鳥很多,常來吃稻穗,瑪諾人住在稻田間,稻穗收成時,日夜都要趕鳥。他們認為野鳥有精靈附身,才會吃他們的稻子,所以每年種稻子前,都要殺人獻祭。祭儀時,祭司戴著古代傳下的面具。他們以為戴上面具,就有精靈的力量附身,使他們做出平常不敢做的事情——殺人。這些面具高約25公分,長約20公分,寬約18公分,大都是木製,鑲著鋁片的裝飾,刻著動物的臉譜。
哈雷一到瑪諾族中,就得到酋長的歡迎。酋長第一次來訪,他就立刻讓酋長坐在「椅子」上。酋長從沒坐過椅子,覺得很舒服。他與酋長交談時,總先讓酋長將話講完,他才說。在這友善的氣氛中,酋長允許他在此可以設立佈道所。不久,他的妻子生了一個孩子。

蒙恩的轉折點
以後五年,來醫院的人多,但是沒有任何人來佈道所,他們不明白究竟。1931年,他們的兒子染疾病亡,哈雷與朱薇爾將孩子埋葬時,嚎啕大哭。他們為了福音的緣故,跟隨上帝到這種下場,是否值得?哭後,他們才發現周圍站滿瑪諾人。有個瑪諾人出來大聲說:「原來你們也會流眼淚,與我們一樣是人。」隔天,瑪諾人擠滿佈道所。後來,他們又生了兩個兒子。
不久,哈雷遇到一個臉部痲痺的病人,哈雷治療他,並將福音傳給他。一天夜裡,這人來敲哈雷家的後門,他帶來一個面具,說:「我是個祭司,以前戴上這面具,我就是神。神現在在我心中,我不需要這面具。」哈雷收下這個面具。 哈雷夫婦在瑪諾族中牧會三十七年,收到的面具264具。他記錄面具的大小、尺寸、與面具模擬的動物種類。他由雕刻木頭的方式,與木頭生產的地方,區分早期瑪諾人的生活與遷移。他後來為瑪諾人編文字,並寫歷史。

人類學的見證
哈雷後來深得信賴,為賴比瑞亞成立國家衛生署,設立森林雨量觀測站,判斷種稻子的地方。以統計預測流行病,設立傳染病收容所,隔絕傳染病。1938年,倫敦大學以他西非草本植物藥效的研究,頒給他醫學博士。他還擔任國家財政部顧問,外銷礦產,改善在地居民的生活。他也成立「幾內亞佈道團」,將福音傳入西非森林的深處。
哈雷1960年歸國,許多人來歡送,多人稱讚他們在瑪諾的成就,祇是遺憾他有位孩子病故,他說:「上帝瞭解。祂,有類似的經驗。」哈雷回到美國,繼續關心非洲來的留學生。病逝前,要求將他葬在瑪諾村。埋葬當天,賴比瑞亞定為全國默哀日。他所建立的醫院已有45萬份病歷,至少4,000人得到福音。當地面具的崇拜,與殺人獻祭的儀式也消失。

哈佛大學的博物館,沒有列出上述的資料。但是參觀博物館,是我尋找資料的開始。親愛的同學,我相信博物館有形的展示,背後有蘊藏的價值;異文化的呈現,背後有上帝的豐富;館藏說明的不足,可以延伸許多恩典的故事,如同瑪諾的文化展,有條十字架的道路,從古老的西非叢林,直伸到哈佛學術的殿堂。


喜愛見證故事的
張文亮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