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學生的信河馬食堂

河馬食堂(三二八)

夜裡的雉雞會唱歌

自然界有一件非常有趣的現象,果實甘甜的植物,都需要生長在排水良好的地方。例如味甜的鳳梨,要生長在容易排水的山坡地;甜美的西瓜,要生長在粗砂的河床地;甘甜的甘蔗,要生長在地下水位遠離地面的砂質土地等。要將不同植物種在合宜的地,過去一定經過許多失敗的經驗,才慢慢找到合適的佳美地。背後蘊藏許多感人的事蹟,只是很少人去寫「水果的故事」。

釋迦,是十七世紀荷蘭人帶進來的水果,先種在南台灣。由於在地土壤黏重,排水不佳,生長不易,果實不甜,荷蘭人就棄種。有些排灣族人將釋迦樹,移到屏東的林邊溪旁,想在不同地區,種出甜度,也沒成功。就以其低矮、密枝的特性,做成部落周遭的防風牆。後來部落遷移,排灣人揹著釋迦樹,到處插枝種植。

後來大武山麓的排灣族人,將果樹種在太麻里的山坡上。台東的焚風強,果實乾癟成為硬合不開的「啞巴釋迦」。沒想到以山泉灌溉後,焚風吹過後的釋迦特別甘甜。獨特的逆境,竟成台灣品質最佳釋迦的生長條件。夜裡,我住在台東的太麻里,喝著在地的靈芝茶,聽著在地人講太麻里釋迦的由來。

茶喝到夜深,燃燒的幾根木頭成灰燼,附近釋迦園裡的野雉雞,還在互相啼。我沒有爬向更有成就的高處,卻在此記錄排灣族人保存釋迦的故事。我與他們相處日久,認為排灣族是台灣最懂園藝的一群人。聽雉雞唱歌,想起「興起,興起,披上你的能力」(以賽亞書52:1),我若還有能力記錄,我的心就靠主興起,到處記錄所傾聽,而喜樂。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