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學生的信河馬食堂

河馬食堂(三○四)

核彈發展的再思

1945年7月,美國科學家在新墨西哥(New Mexico)州的沙漠,試爆第一顆原子彈,開啟了核子武器的年代。同年八月,原子彈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但美國與蘇俄進行核子武器競賽,雙方不斷製造原子彈。以為原子彈愈多,國家權力就愈大。很快的,英國、法國、德國、中國、印度等國也能自製原子彈,美國與蘇俄改而發展威力更大,毀滅性更強的核子彈、氫彈等。愈製造愈多,似乎不知道如何節制。

改變這趨勢的關鍵人物,是艾森豪(Dwight Eisenhower,1890-1968)總統。1960年,他聽核武發展小組的報告之後,立刻下令:「軍事發展,必須與軍火工業脫勾」、「取消用最高的科學科技,去發展精銳的核子部隊。」。他認為前者會給普世人類帶來巨大的心理威脅,後者會淪成核子武器進入黑市買賣的危機。若單方停止製造核子武器,如何面對蘇俄的競爭?艾森豪總統認為核子武器需要「載具」,才能發揮作用,可朝空中攔截的空對空火箭,與殺手衛星直接截燬載具。

這是非常冒險的看法,當時沒有攔截式火箭與殺手級衛星,沒有人知道怎麼製造。艾森豪總統仍下令:「國家安全在防衛性武器,不在毀滅性的核彈。」他改變國防思維,也改變軍事發展的方向。蘇俄卻製造愈來愈大顆、愈來愈重的核子武器,全然疏忽這種東西如何送到對方的領土?等到知道美國已製出攔截式火箭與殺手級衛星,蘇俄的技術已落後一截。長年發展製造核子武器,也拖垮了他們的經濟。成為1991年,蘇聯解體的原因之一。

戰爭結束了嗎?沒有。有罪的人性與扭曲的制度裡,戰爭會一直持續。但是時代發展的背後,仍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在掌握。正如上帝說:「吹噓炭火,打造合用器械的鐵匠,是我所造。殘害人行毀滅的,也是我所造。」(以賽亞書54:16)。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