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故事福音的故事

為一個約定走千里

藍華德(Walter Pussell Lambuth, 1854-1921)生於中國的上海,他的父母是美國前往中國的宣教士。他在小時候,即與父母分離,回到美國受教育。但是父母傳福音的熱忱,也深燃在他心中。1875年,他到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就讀,醫學系畢業後,與凱莉(Kelly Daiey)結婚回到中國。

福音的未得之地
1885年,他轉往日本,設立宣教醫院,後成立「關西大學」。1908年,他聽到非洲的剛果(Congo)發生瘟疫,死亡人數超過百萬。瘟疫的導火線,是許多外來的人到剛果搶收橡膠樹,砍掉大片樹林,污染了剛果河,影響公共衛生。別人看似災難,藍華德卻認為這是傳福音的機會,儘速趕到剛果,幫助當地的百姓。
當時剛果是比利時的屬地,剛果境內的剛果河,是非洲的第二大河(第一大河為尼羅河)。1870年,著名的宣教士李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e, 1813-1873)發現剛果的水源地,是在非洲的中央山地——優板陸(Ubundu)。Congo的原意是「這河到處是淺水」,李文斯頓提到剛果河水源地,仍有許多土著居住。

好土的所在
藍華德起初在剛果河下游幫助居民,醫治病人,他愈來愈深入剛果河上游。他發現受到北部蘇丹(Sudan)的影響,剛果已有不少回教徒,但是對基督的福音是封閉的,曾有宣教士進入剛果河,不久就為主殉道。苦難再一次打開剛果的門,但是福音的好土在哪裡?他想到優板陸,李文斯頓曾經在此耕耘過。
他走了6500公里,才抵達優板陸,在那外人罕至之處,竟住有數十萬人口(現今約有二百萬人)。大酋長歡迎他,當地人也渴慕福音。可惜,藍華德的藥品已經用完,裝備也待補充,離去前,他與大酋長約定,一年半還會再來。日後,這成為流傳在中非洲最有名的故事,大酋長承諾:「如果一年六個月,會再見面,你在這裡的所有地方,都可以設立教會。」

福音的交棒
藍華德離去後,大酋長取來一些樹幹,每天用刀刻一痕。6500公里的路,有多少的洪水危險,傳染病、陷人的沼澤、野獸的攻擊、回教徒的攔阻、盜賊的危險、部落間的戰爭、、、,而且藍華德的年紀也大了。藍華德會回來嗎?大酋長每天晚上取出樹幹刻一痕,不久,一根樹幹刻滿了刀痕,大酋長又再換一根。
藍華德出了非洲回到美國,在教會傳遞剛果的需要,上帝能感動他,就能感動別人。有年輕人成為宣教士,搭船回到非洲,又再上溯剛果河。約定的日期已經愈來愈逼近,藍華德卻生病了,以後的行程愈走愈慢。後來,他決定以信心孤注一擲,讓一位年輕的宣教士先行,他再跟上。這位宣教士,又必須摸索前進。

福音之處皆我家
在優板陸,大酋長即將刻下約定屆期的一痕,夜裡,出現了那個先行的宣教士,他拿出藍華德的資料與禮物,大酋長給予熱烈的歡迎。剛果的福音,自此傳開。

藍華德晚年的時候說:「為了基督的福音,我以世界各處為家。」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