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故事福音的故事

豌豆姊妹

個性的操練
杜菈莫(Martha Drummer , 1871-1937)是二十世紀初期著名的教育家。她來自美國喬治亞州Barnesville的一個黑奴家庭,南北戰爭後,黑奴獲得自由,她的父親後來成為巡迴牧師,四處幫助剛成立的黑人教會,認為真正的自由是來自基督的拯救。杜菈莫在十五歲時,父親病逝。苦難沒有使她氣餒,她決心接下父親的負擔,將福音傳到更遠之處,傳給更多的人。

吃苦個性的培育
她帶著父親留給她的,以半工半讀的方式進入克拉克大學(Clark University)。她寫道:「室友就寢時,我靜靜的開門出去,我必須打掃校長辦公室與樓梯廚房。當我的同學在遊玩時,我到洗衣部洗窗簾、抹布、被單。有人笑我仍在校園從事奴隸的工作,但我親手工作,絕不後悔。」很少人會注意這位深夜還在工作的學生。上帝卻在看顧祂的孩子,並且呼召她,成為一個宣教士。
她以傑出的成績自大學畢業,她對非洲的福音負擔愈來愈重,她決定回到祖先被賣為奴的所在─安哥拉(Angola),作福音的使者。她又到波士頓唸護理學校,護理是當時女性宣教士最佳的專業準備,能獨立工作,又能照顧別人,永遠有事可做。1906年,她前往安哥拉,她起先照顧孤兒,後來成立「護理學校」,她一直堅持:「信主之後,必須學習一技之長,親手作工。」

相信上帝不是偷懶的藉口
安哥拉在西南非,早期是葡萄牙的屬地,安哥拉的土著部落很多,葡萄牙人利用部落間的不合,拉攏少數較強的部落,提供武器與權力,讓他們管理其他的部落,甚至販賣外族人為奴隸。葡萄牙政府也禁止宣教士向這些少數得權的土著傳福音。杜菈莫一來就知道此事,她將福音給貧窮、受欺壓的人。
但是,她不久就發現這些長期處於被欺壓的人,經常不思振作,喜愛偷懶,將一切歸於命運與傳統。即使成為基督徒,性格依然不好。例如,佈道所裡有三個年輕土著,擔任取水的工作,有一天上午,他們沒去取水,理由是「昨天已經受洗了,從此不用工作,也可以有飯吃了。」訓練這些年輕人的個性,成為她在安哥拉的長期工作。

為了幫助人學習一技之長
後來她以身作則,帶他們工作,培養出許多土著,成為傑出的傳道人,能夠在偏遠的部落,少有外援,獨立生存,靠主將福音傳出。她像一把鐵磨,磨出了許多鋼鐵般堅毅、能承受壓力人。
1916年她寫道:「如果用困難作量尺的單位,這裡的工作,步步艱難。但想到耶穌是為這些人釘十字架,我的心就湧出愛來,溢過艱難,喜樂的前往。」她又訓練老師,成立「農工技職學校」,教導非洲土著,辛勤工作,將所得分享與人。她的教育口號是「與我一起作」,使栽培出來的人,不僅成為牧師、長執,也是親身的實踐者。
她給外人寫道:「當你想到非洲,不要同情,不要責罵,請多禱告。」她逐漸成為非洲的佈道家,當時還很少女性的佈道家。又過了十年,外人問她:「妳帶多少人信耶穌?」她說:「我從來沒有計算人數,我只負責在人群中,高舉耶穌。耶穌自然吸引人來信祂。」
她在晚年時寫道:「我的一生像是棵豌豆,當上帝的力量成為我的支柱,我就努力的向上爬,當我爬到高處,別人稱讚這棵豌豆,結實多,花朵漂亮,不知道我在高處,更需要上帝的幫助。」
她安息後三十多年,學生們仍堅守看顧上帝的羊群,並稱她的教導像刀一樣,將真理刻在學生的心版上。


1. Wilkinson, B. Martha Drummer: a woman of courage. General Board of Global Ministry, The United Methodist Church.
2. Samuels, M.A, 1970. Early M.E.C. Missionaries to Angola :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Luso-Brazilian Review, Vol.7, p13-22.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