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故事水的故事

水土科技人文歷史(六) 亞述王朝與渡槽

  亞述是底格里斯河北邊的山城,也曾經是兩河流域的強國,當幼發拉底河南方的巴比倫勢力興起,亞述的勢力就此沒落。亞述的文化與前巴比倫相似。當赫人興起,統治兩河流域時,這個來自歐洲種族與巴比倫人通婚後,巴比倫人與赫人已難以區分,亞述人反而自認是血統純正的古蘇美人,種族的自大是戰爭的導火線。
  公元前1200年,赫人王國的勢力逐漸衰弱,亞述人已學會了赫人的製鐵技術,加上亞述人逐漸學會駕駁戰馬,當做戰車使用,亞述的勢力逐漸的興起。公元前1100年,亞述的戰馬軍團打敗赫人,並且用大火燒巴比倫城,亞述人統一兩河流域,定都尼尼微。
  亞述人除了善於馬戰之外,也善於心理戰,開戰之前,常派將領在對方陣營前,用對方的語言,咒罵威脅,或是要跟對方比一比誰的戰馬多,戰馬的優勢,使得亞述人的驕傲愈來愈膨脹,亞述王還自稱為「宇宙的神」(universal of king)。
  其中最狂傲的亞述王是公元前705年即位的西拿基立(Sennacherib),他的軍隊逐漸進入巴勒斯坦,當時在巴勒斯坦的大衛王國已經分裂為二,北邊為以色列國,南邊為猶大國。西拿基立在公元前722年滅了北方的以色列,並做了一件很殘酷的事,他將大多數人遷移到其他地區,再將其他地區的人遷移到此處,這樣原來地區的人若要回來復國,當地的居民就會抵抗,而不需要亞述的軍隊去管理。
  西拿基立的軍隊所到之處就破壞焚燒,再加上連年的爭戰,底格里斯與幼發拉底河的流況,逐漸反應出土地破壞的狀況,河中的淤泥愈來愈多,這些淤泥堆積在河底,使得水流愈來愈淺。而若淤泥堆積在田地上,增高的土地高度將使得河水愈來愈不易流入田裡,作物因此不易獲得水份灌溉。河川淤積、水位升高,也易造成淹水;而淹水後積水的地區,受到陽光蒸發的影響,也逐漸變成鹽鹼地。這是兩河流域肥沃土地開始劣化的徵兆。
  為了重新獲得乾淨的水,西拿基立做了一項巨大的工程,他自河川的上游高山區,建壩擋水,再築渠道自山上輸水下來,直到平原,供給都市乾淨的水。不過,這條渠道的輸水量不足以改善灌溉的問題。
  根據考古的資料,這條渠道是土地開挖後,再以石灰石當做渠道的內面襯石,再塗上灰泥,以減少輸水的滲水損失。當渠道經過山谷時,以支架將渠道架高、通過山谷,做成「渡槽」,這條渠道至少有56公里長,渠道寬約11.7公尺,渠深約1.5公尺。這是人類最早的渡槽工程記錄。
  公元前681年,西拿基立又帶軍攻入巴勒斯坦的猶大國,除了猶大國的首都耶路撒冷以外,他攻取了一切的城邑,但是他的驕傲,使他的軍隊在一夜之間,因著一場瘟疫,死了十八萬五千人,西拿基立祗好率著殘餘回到尼尼微,不久就被謀殺,亞述王國就此開始衰敗。69年後,來自底格里斯南方的迦勒底人(Chaldean)滅了亞述、火焚尼尼微。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