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故事水的故事

水土科技人文歷史(十二) 希臘文化的鼎盛時期(一)--米利都城與水科學

  米利都(Miletus)是小亞細亞(土耳其)南端的海港,當愛奧尼亞人在公元前八或九世紀南下愛琴海居住時,這裡成為歐、亞、非洲間航海的重要港口。
  在公元前七世紀,米利都出了一個特別的人物泰勒斯(Thales, 約624~548)。與荷馬一樣,歷史上無法知道泰勒斯的生平與年代,連他的著作都失傳了,目前所知有關他的言論都是引用自後來的希臘哲學家,尤其是他的名言:「水是萬物生存的根本。」這句話現在看來稀鬆平常,但是西方的哲學思考的確是由此開始,泰勒斯後來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水科學家與第一個哲學家,如今水科學(Hydrology,又稱為水文學)即是來自希臘的古字水(Hydro-)與理論(logy)所合成的,即使到如今,水文學仍是自然科學裡最主要的學問之一。
  在泰勒斯以前,一般人對水的思考,只限於如何取用、如何灌溉、如何輸送、排放等「實用」性的思考,而泰勒斯卻認為水與人與萬物的存活如此息息相關,水的背後有些更深的法則與目的,他直接指出人可以思考有關水的「看不見」的意義,而非祗是在「看得見」的使用,也許「看得見」的部份祗是暫時的、多變的,而「看不見」的部份是永存的、不變的。
  泰勒斯為何能夠如此的思考呢?歷史無法回答如此個人性的問題,任何一個開啟歷史里程碑的人,歷史幾乎都難以解釋。歷史所能解釋的,祗是後來跟隨者的腳蹤。例如有了泰勒斯的看法,歷史就容易解釋他的學生安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 B.C. 610-546)的看法,「太陽照射水面,是使水蒸發、旱地露出的機制」,與安那克西曼德的學生安那克曼尼斯(Anaximenes, B.C. 585-525)的觀點:「雪是來自水在高空冷凝形成的」。同時期的克塞諾芬尼(Xenophanes)也提出:「雲、雨、泉水與河川的水源皆來自海洋」,他由高山上的化石提出:「世界曾經被海所覆蓋」,他也是歷史上第一個以化石研究古生物的人。
  至於海水如何成為泉水與河水,安那克薩克拉(Anaxagoras, 500-428 B.C.)提出:「是藉由地下的孔穴將海水接通到陸地。」而後希羅多德(Herodotus, 484-425 B.C.)更研究河川的沖積土地,他提出:「不同河段的沖積平原所含土質的顆粒大小皆不同,愈到海口,顆粒愈小。」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約460-400 B.C.)更繼而提出:「污濁的水較重,清澈的水較輕,雨水最輕。」他認為影響水的因子,也會影響人體,故以水的輕重去解釋人體的冷熱、乾濕與疾病,他被稱為「醫學之父」。
  這是一件非常值得深思的事,這些希臘的哲學家,竟能由「水」去探討事物的來源,甚至生命的本源,這也許是泰利斯起初沒有料到的。
  泰利斯的一生,目前惟一知道的就是他曾經離開家鄉,到埃及與兩河流域,不是為了賺錢與政治,長期流浪似乎祗是為了想得更深,問得更根本,西方文明的支柱之一,竟是由此開始。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