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故事化學的故事

夜裡化學話青鼎

在中國的古代
當黃帝與蚩尤打仗時,
士兵舉刀
刀是石頭製的,
因為那是石器時代。
而後,當商湯伐紂王時,
士兵夜裡放肉到「鼎」裡煮,
「鼎」是青銅製造的鍋子。
因為那是青銅時代。
今天,中國的各種方言大都已經失傳,
但是因為商朝煮肉的關係,
臺灣的閩南話仍然稱「鍋子」為「鼎」。

  
很多人以為,化學只是許多化學符號在反應式上變熱,變水,變一些奇怪的東西,或是一些原子量的加、減、乘、除而已。不!其實化學也是看文化史的一種切入點。
  
例如人類最古老的製造,是將土燒成磚、陶。中國古代有一段時期,稱為「彩陶文化」,這就是古人的化學製造,用火使黏土熔解,冷卻後成為盛水防漏的容器,可見不一定要懂化學反應,才能製造化學成品。
  
「彩陶」固然令人賞心悅目,又方便使用,但是卻容易碰碎,有沒有一種是掉在地上也摔不破的容器呢?當時人類居住的地方隔得很遠,彼此很難聯絡,語言也不相同,結果彷彿事先約好似的,他們想出來的答案竟然一模一樣,通通都製造「青銅」。
  
青銅是「銅」與「錫」的合金,這是古代的化學製造。由中國文字的造型,就可以了解中國人是怎麼去思考這兩種金屬的。中國人把在土裡形成的礦物質,稱為「金」,所以,金這個字內有「土」。而四千年前,中國人已經發現有一種地下的物質,很容易和其他的物質合在一起,這種物質稱為「銅」,所以銅字裡有「同」,就代表結合的意思。

中國人又發現還有另外一種物質,在加熱時很容易從礦物中熔解出來,這種物質稱為「錫」,所以錫這個字裡就有「易」。這不是望字生義,而是錫的確是低熔點的元素。「銅」則是很容易生鏽,會產生有毒的銅綠,沾到食物或是飲水對人體或是動物都有害。不過,銅和錫熔合後,由於錫不容易和氧結合而能抗氧化,不容易生鏽,因此,長期下來,所製成的器皿表面只會產生青色的鏽斑,就稱為「青銅」。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夜裡在野地和商湯的士兵,一起烤叉燒肉,有個士兵忽然問道:「喂!新來的,你知道這個容器叫什麼嗎?」,你千萬不要說這是「電鍋」、「電磁爐」或「烤肉架」,用閩南語說「鼎」就對了!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