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故事中世紀晨星

百科全書的大師─伊西多爾(560-636)

黑海來的騎兵
西元二世紀,羅馬帝國已經不再擴張其領土,帝國北邊的疆界定在萊茵河與多瑙河之間,不過這時羅馬帝國已經面對多瑙河以北其他民族的入侵壓力,這期中有一個非常驍勇善戰的民族,稱為哥德人(Goths)不斷的入侵羅馬的邊界,在西元476年還攻入羅馬,滅亡了西羅馬帝國,而東羅馬帝國則再持續了一千年,直到西元1400年才被北方興起的匈奴所滅。
哥德人早期住在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後來進入黑海烏克蘭,再攻入西羅馬帝國,哥德人被當時的羅馬人視為野蠻人,沒有完整的文字,操著怪異的方言,打仗時一手拿著圍盾,一手揮著小刀,披著各式獸皮,與羅馬裝備整齊的正規軍完全不同。但是哥德人在戰爭時對於將軍完全服從,而且將軍又身先士卒,所以經常打勝,得勝的哥德人就到處燒殺擄掠,百年來的戰爭,幾乎將一度輝煌的羅馬文化,毀壞殆盡。

為黑暗的世代點燃燈光
在這時有一個學者起來,不僅重塑了歐洲文明,而且帶領了成群的哥德人歸向上帝,這個人就是伊西多爾(Isidore)。西元560年,伊西多爾生於西班牙的塞維爾(Seville),當時的哥德人已經佔領了西班牙。伊西多爾在學校唸書時,遇到西班牙最傑出的學者淋洛(Leander),當時不斷的有年青人反抗哥德人的野蠻,但是都被擊敗。淋洛卻認為:「祗有改變哥德人的心靈,才是改變一切的方法」,在淋洛的教導下,伊西多爾精通希臘文、拉丁文、與希伯來文,精通一種語言是開啟一種文化之鑰,伊西多爾在那兵荒馬亂的時代,裝備自己成為第一流的學者,並且精通各樣的知識。
伊西多爾有一個很大的房子,裡面典藏著當時各樣的書籍,他設計一種編目法,將各種書籍各從其類,這成為當時最大的圖書館,根據書籍的分類,他有系統的分類知識的,並且照此教育學生。在教育史上,伊西多爾在塞維爾所成立的學校,是後來大學的雛形。

將知識分類
伊西多爾認為要改變野蠻的哥德人,必須要改變他們的心靈,心靈的更新,需要信仰的接受,但是信仰的傳遞,需要知識的耕耘;知識的耕耘,需要有系統的教育。為此伊西多爾以知識的編纂者自居,他將知識分為文法、修辭、邏輯、醫學、圖書館學、法學、史學、語源學、政治學、動物與鳥類學、地球學、地質物理學、建築與築路學、岩石與金屬學、農業學、戰爭與遊戲學、造船與服裝學、工具與傢俱學、人類學,並且出版一套二十大本的百科全書「詞源」(Etymologies),伊西多爾所編的這套百科全書,立刻成為高等教育的課本,後來被譯成不同文字,是到文藝復興以前,歐洲最被人廣為使用的百科全書。
伊西多爾的編纂,非常的有條理,他經常先「定義」要討論的項目,定義清楚了,再往下解釋他的文筆優美,在撰寫時有嚴謹的內容。也有詩篇或是歌詠在其間,伊西多爾百科全書成為其他的學科分類,也成為後世知識與文學科系分類的主架。他的寫作有時是用對話的方式撰寫,例如他在書中就寫道良心與理智的對話,一個人的呻吟,因為他逐漸被罪所消耗,但是理知安慰他,知識可以幫助他「知道」,雖然可以知道罪的影響,也可以知道有永恆的快樂存在。

科學與教育
伊西多爾不祗是低編纂者,也是個科學家。當年他觀察到河川的水不斷的流入大海,大海的水位卻沒有改變,他就提出「水在地球上是藉著蒸發與降雨,不斷的循環再使用」,這是地球科學非常有名的「水文循環」現象,他編寫百科全書中的自然科學部份,也被後世認為是最早的物理課本,甚至後世的數學史家卡邱里(Florian Cajori)認為「歐基里德幾何學的第十五章,是伊西多爾或他的學生寫的。」他也為哥德人的語言造字母,後來哥德語文裡二十八個字母中,有二十六個是非常接近拉丁文字母,另有二個字母是獨立的,如此哥德人擁有自己的文字,並且很容易跨越到其它的文字。他大大的提昇哥德人的文化水準,並使的哥德人在後世流傳的不是圓盾短刀的武器,而是建築、繪畫與藝術、哥德建築的大教堂更是人類建築史上最美與雄偉的代表,而世界上最大的哥德建築,就是建在伊西多爾的家鄉塞維爾。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