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故事中世紀晨星

音樂理論學大師-桂多(995-1050)

  
  十一世紀是音樂史的分水嶺,因為在這個時期出現了一個音樂理論大師桂多(Guido)。桂多生於西元九九五年,巴黎郊區的小村莊裡。他在年輕時就成為聖本篤修道院的修士。聖本篤(St. Benedict, 480-547)是修道院制度的創始人,聖本篤注重學術研究。中世紀時期教皇與大主教因為與政治權勢相混,時有道德與信仰淪喪的事,但是不政治圈的修道院,反成了中世紀持守純正信仰與學術研究的所在。

  音樂最早的存在,即與敬拜上帝有關。例如在東方,中國文字裡的「樂」,即是代表一種對上帝的敬拜的儀式。在西方,最古老的音樂即是宗教音樂,但是在十世紀以前的音樂傳遞,都依靠口傳,不僅不容易傳遞,而且容易唱錯。人的記憶力有限,音樂如果不能記載下來,人所唱的歌祗能少數幾首。

教人唱歌竟是如此辛苦的事
  把音樂記載下來,就是桂多的貢獻。他在修道院裡看到當時學習歌唱的困難,於是他仔細的量化歌唱音階,定出Do、Re、Mi、Fa、Sol、La六個音階,並且將音符寫在「四線譜」上。能把在複雜音符,用符號量化下來,是一種高超的科學研究。從此音的高低成為音符在線譜上下滑動的距離,音的長短成為音符在線譜左右的間距。桂多後來被稱為「音樂教育之父」,從此學音樂的人,不完全要靠老師的口傳,自己也可以研讀樂譜。

  會創新的人,不一定會做人。桂多說:「別人要學習十年才學會的音樂,在他的教導下,祗要二年就可以學會,甚至一年就可以學會。」他被家鄉的修道院趕出去。他轉到另一個修道院,他又說道:「我看我們學唱歌的方式,根本不是讚美上帝,而是自我折磨。」這個大嘴吧的修士,又被修道院趕走,最後法國幾乎無他容身之地,祗好遠離家鄉到意大利的修道院。桂多在意大利的光景也沒有改善,在西元一○三三年(或一○三六年),這個沒人要的音樂大師流浪到亞里多(Arezzo)的修道院,才遇到懂得欣賞他的古蘭華革(Grumwald)修道院院長,桂多的樂理教育法才有機會逐漸的傳播出去。

天國的詩班需要五線譜嗎?
  西元一○四○年,桂多出版「微理研究」(Micrologus)一書,這是本書集他一生的音樂樂理理論。他晚年才學樂理的人說「樂理是幫助人帶著感恩的心,發出如同禱告式的歌唱。」西元一○五○年,桂多安息了。也許他現在正在教天使歌唱。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