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故事中世紀晨星

樂器的製造者—葛伯特(947-1003)

  
樂器的科學
  精良的樂器製造是一種高超的技藝,藉著樂器人將所施加的力量轉換成悅人的聲音,是一種藝術的創作,難怪每一把精心製作的樂器,都是獨特的。小提琴的聲音是來自手拉之弓,在弦之上的摩擦力,許多東西的摩擦力,像拖桌子的聲音,車子的煞車聲,人的腳步聲,金屬的摩擦聲都不好聽,但是小提琴的弓弦摩擦力卻能產生「醉人的音樂」。
  豎笛的聲音是來自空氣壓力,這空氣壓力是來自人,將空氣經由嘴唇吹入笛口的栓塞,由於栓塞減少管中的斷面積使的空氣壓力劇增。製造樂器的人將管子依一定的距離開孔,用手蓋住所有的開孔,祗讓空氣由一個開孔排出,就產生不同的聲音,開孔距離栓塞的距離愈近,由孔中冒出的空氣壓力就愈大,所發出聲音的頻率也愈高,成為高音。反之距離栓塞愈遠的孔,空氣移動的距離愈遠,笛管的摩擦力使的空氣壓力降低,所發出的聲音頻率也愈低,成為低音。早期製造豎笛的人,一定知道這些原理。
 

如何欣賞一把樂器?
  由一把樂器的外型設計,可以看出在樂器的發展上,有人仔細的思考過。吉他或是提琴的音箱大小,不僅可以讓聲音在箱中共鳴,而且能將雜音去除,產生更好的音效。製造音箱時的材料、形狀、體積對於聲音共鳴的果效,都有很大的影響,是樂器製造者所考究的,這些考究的背後是聲波學,材料學與物理學。
  鋼琴的製造不僅要外型優雅,更在音階的準確,這決定在音鍵的敲擊,能夠落在「拉力」合適的鋼弦上。鋼琴是一組不同「拉力」狀態下的鋼弦,正像鋼索懸掛的「吊橋工程」。吊橋每根懸掛的鋼索都處在不同的拉力上,如果去敲擊也會發出不同的音調。
  管風琴的製造也是一種聰明的設計,管風琴的發聲,是利用空氣壓力使的空氣經過大小不同的管子,共振發聲,管風琴是體積最大的樂器,其外型裝嚴,在高聳的歌德式教堂中演奏,不僅是視覺藝術上的美感,更是聽覺上的最佳共振。


地球儀的產生
  在音樂史上,最著名的風管琴演奏家是德國的音樂家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但是製造管風琴可以推溯到中世紀時期,在西元九、十世紀期間就有管風琴與小提琴的出現了。例如葛伯特(Gerbert)在十世紀已經製造了「水力管風琴」(Hydraulis organ),這種管風琴是用水的深度去控制管風琴內空氣的壓力而發聲。
  葛伯特能製造水力管風琴適必熟悉水力學、空氣壓力學與機械學。他也是當時著名的數學家,製造十進位的算盤,並且首先製造地球儀,當作天文教學的示範。葛伯特在西元九九九年擔任教皇,稱為西維斯特二世(Sylvester II),他是中世紀諸多教皇中最傑出的一位。


「選舉」制度的萌芽
  葛伯特祗擔任教皇四年,就病逝了,但是他做了不少給後世正面影響的事。他開始提倡「農業制度」,照顧農民的生活,他讓「波蘭」脫離德國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並且把福音傳到北歐,使挪威的海盜成群信主。他讓各修道院的院士「選出」自己的院長,而非過去由教皇指派的方式,他是最早定出「選舉」的制度。葛伯特與當時的政治領袖,保持一個平行,又不相屬的關係,他把腳跨政治與教會的主教通通開除。他大力提創蓋學校,與平民教育。
  葛伯特也為百姓製造小型的「時鐘」,這是利用機械的原理,以人的拉力拉動齒輪,帶動時鐘一天的轉動。今天,我們家家有時鐘,應該感謝這位中世紀的科學大師。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