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牽小手

司提反溪的塘鵝水道

水邊的常客
「一、二、三、四…」我站在溪邊的草叢裡,低聲的數算。成群的白塘鵝就在我前方的小溪裡悠游覓食,那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一幕。「一共有三十四隻」,我拿出筆記本一邊記錄,一邊喃喃自語。塘鵝在台灣很少見,只要來一隻就成為報上的新聞。這時,我卻能看到一整群,怎能叫人不興奮呢?
←白塘鵝

這裡是司提反溪(Stevens Creek),位於加州101號高速公路,墨菲特聯邦飛機場(Moffett Federal Airfield)邊的一條小溪流。這個飛機場是美國太空總署的飛行專用機場,他們用來研究如何飛到外太空,但是我更想知道這麼多的白塘鵝,怎麼會飛到這條小溪流來呢?
←塘鵝水道邊太空總署的基地

渠道的形狀
白塘鵝是世界上體重最重的鳥類之一,成鳥的重量可達十一公斤。越重的鳥類需要越大的翅膀,才能搧動產生足夠的氣流,讓身體迎向天空。展翅的白塘鵝身寬約一點五公尺長,這條溪流的寬度大約六公尺,因此完全不會妨礙白塘鵝的起飛。

這條溪流是司提反溪的一條支流,長約兩公里,有一半以上是完全乾涸的河床,另一半則是淺水區,水深約三十公分,水面接近邊坡的界面長滿了黃綠色的藻類。水是舊金山灣區內的海水,在漲潮時,海水透過橫放在水道底端的一條塑膠管進來。
←塘鵝水道

人工的引水
溪流靠近海水的末端,因為被砂石塞住,當潮水流入後,就無法再流出而在太陽光下逐漸蒸發,等到下一次漲潮時,水管才會再流進一些水量。蒸發的影響,使得溪溝乾涸區底床的表面留下了一層鹽漬,這裡水的鹽分一定超過海水。這種阻塞乾溝的一端,再引進潮水蓄存,產生人工水域的方法,稱為「小水道阻塞法」(gut plugs)。

在一九六○年代時,美國沿海地區的排水溝就採用這樣的施工法,當時是為了營建平靜的淺水域,以吸引水鳥前來棲息。白塘鵝的一生都在充滿鹽分的水域,牠們攝取食物時喝進大量的鹽水,但是牠們的腎臟卻能將這些鹽分過濾,經由鼻腔內的腺體,把鹽分排出體外。我看到這些白塘鵝大口大口的喝下日曬後的高鹽分水,本來還為牠們擔心身體會不會不堪鹽份負荷,肚脹水腫而死,最後被人撿去當現成的「鹹水鵝」,觀察了一陣,才知到牠們真的沒事。

有免費提供的營養和日光
這種施工法也許是「水瀨」先想出來的,因為牠們常用木頭築巢,阻斷溪流水道,造成另一種適合水鳥棲息的靜水區,後來有人將這個方法用在其他的水域。

難道只要阻塞接近海邊的水溝,就可以吸引白塘鵝來嗎?這麼大的水鳥飛翔時需要體力吧?而體力應該來自食物,這一條淺溝裡有豐富的藻類,是牠們眼中的佳餚。,此外,水溝底部的土壤大多是黏土,黏土中混合著腐植質,在水中慢慢釋放,剛好成了藻類大量生長所需要的營養份,之後藻類當然就成為了白塘鵝的食物。

攝食行為與水深
我在這段溪溝邊觀看了許多次,每一次總能看到二、三十隻的塘鵝不斷地在吃藻類。我常在想,水這麼淺,不會妨礙牠巨大嘴巴的攝食嗎?我的疑問,成為我觀察的重點,後來我漸漸發現,白塘鵝的攝食行為是張大嘴巴,下巴像鏟子式的向前伸入水面底下,然後舉頭向上,嘴巴中的食物,在嘴下的大皮囊中振動磨擦幾下,就進入了胃中。所以只要水深比下巴深,就可以攝取食物,也就是水深大約十公分就夠了。

塘鵝有時還會將長脖子轉個方向,讓嘴巴以左右閉合的方式來攝食;有時甚至將嘴伸入底泥,連泥都直接鏟入嘴中。如果溝底都是石頭,白塘鵝大概就沒辦法這樣覓食了。

雛鳥的等待
黃昏時,白塘鵝好像有一種共通訊號,知道該離開了。牠們巢中的雛鳥,正在期待歸家的父母,帶回食物呢!白塘鵝縮脖、展翅、振翼,然後腳蹼在水面上踩了幾下,就飛向天空,成群歸家。一條半濕的溪溝,就能成為白塘鵝喜樂豐宴的所在,這是何等的優美!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