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牽小手

重建花蓮豐田的尊嚴

豐田的農田


「花蓮有四個獨立的河系,
北邊有立霧溪,穿過景色優美的太魯閣國家公園,
中間有砂婆礑溪,是花蓮市品質最佳的水源地,
而後有花蓮溪,溪畔是大片待開發的河川地,
南部有秀姑巒溪,是臺灣東部良質米最大的產地。」
我在車上,對學生講解花蓮的特色。
「一聽到良質米,我們肚子都餓了,要在哪裡吃午飯呢?」一個學生低聲的問。
我一看手錶,喔,喔,下午一點多了。
「我們再往下一段吧!聽說光復鄉的枝仔冰很好吃,可以吃冰吃到飽……」

花蓮阿美族對溪流的使用--植物的栽種

  

  
  花蓮溪是臺灣一條很特別的溪流,源頭來自光復鄉的山地,流不到兩公里,就有一條馬太鞍溪注入,這裡有一個阿美族的馬太鞍溼地,非常的有名。花蓮溪再流兩公里,又有一條萬里橋溪注入,這是一條河面寬闊的大溪;再流六公里,又有知亞干溪流入,這是一條水量豐沛的大溪流;再流十二公里,花蓮溪都已經出海了,又有一條木瓜溪匯入。木瓜溪邊有木瓜嗎?沒有!早期住的是原住民,漢人音譯為木瓜族部落,部落旁邊的溪流,就叫木瓜溪,這裡的居民對魚類保育相當盡心。



花蓮發展的瓶頸
  我像是一個河川的巡守員,自北部開車下來,溪流一條一條的看,希望能多了解花蓮大地的變化。

  整個花蓮與臺東開發的瓶頸,在於缺乏可以建港的海口,以致於臺灣東部的品質一流的農產品,必須藉公路送到高雄或基隆,才能出口。陸地的運輸太貴了,空中的運輸更貴,便宜的是海運,但是花蓮港的建造是一個失敗,它只能輸出花蓮各河系開採出的砂石,所以花蓮的砂石車多。不過,由於砂石很便宜,又是低科技的原料業,對地方的建設幫助實在很小。
  如果能整治溪流、安定砂石,也許溪流的出海口,是另一個可能造福花蓮港口的方式。

日本在花蓮豐田的水路開發



將水流分開減少水患
  花蓮溪在短短的流程內,就有四大溪流注入,因此,長期以來花蓮溪畔被認為是不適合居住的淹水區。到了一八八○年代才有客家先民進入,嘗試開墾花蓮溪的河床地,這裡也是臺灣平原地帶最後開發的地方。

  客家先民在溪邊築圳,將水流分開,減少洪水發生,不過很快的,築好的水圳就被洪水沖毀,再建,又再被沖毀……。一九二○年代,日本人也看上了這裡,因為砂土地排水佳,是種植煙草、青蔥、陸稻、甘蔗與玉米的好地方。

日本在花蓮豐田的農地開發



  於是,溪邊高灘地住著日本人,低灘地住著客家人與少數的阿美族原住民,他們一起持續為對抗洪水而努力,在知亞干溪邊建出了豐田圳,在萬里橋溪建出了林田圳,在光復溪邊建出了大和圳,在木瓜溪邊則建出了吉安圳。



  吉安圳種出的稻米,稱為「吉安米」,產量不多,在市場上很少看到,但它卻是臺灣一等的好米,我曾吃過這種好米煮出來的飯,幾乎可以不用配菜,光是白飯就可以一碗接一碗的吃的讚不絕口。

豐田的需要
  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移民從豐田、吉安移出,而後這裡農業沒落,使得更多的居民外移到都市。我經過這裡,看見水流狀況很好,圳路、埤池裡滿了水,但是大片大片的可耕地,都處於休耕狀態。

日本在花蓮豐田的種植



  政府雖然對休耕農戶有補貼金,但是農民需要的不是靠輔助金生活,而是要有工作與尊嚴。有什麼辦法呢?豐田附近有許多自然埤池,都是早期花蓮溪舊河道的遺跡,可以整建成生態、景觀與養殖綜合性的溼地,而成為臺灣東部最具溼地特色的地方。


  
  親愛的孩子,如果你們想提升畢業旅行的水準,不想去一些喧嘩的遊樂場或是庸俗的觀光點,那麼,你們想去具有臺灣開發特色和生態之美的地方嗎?考慮豐田吧!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