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牽小手

給高山水蜥一個家--生態池的建造


我在陸地上,牠在水底下,
我看到牠時,牠已經注意到我了,
我驟然停住腳步,牠也暫停攝食。
自在的搖著長尾,從水底的苔蘚叢中緩緩游開,
動作竟然是那麼優雅。

  

高山水蜥

  
  走在大自然中,會遇到許多的驚喜,我與高山水蜥相遇就是一個例子。那是在一個上午,我與家人在北加州的針葉林中散步,不經意的看到小徑邊有一個小池塘,面積約零點零五公頃,水色清澈,水深約十五公分,是山上的居民用水管引泉水儲蓄而成。

山地的人工生態池
  我起初不太懂,山上居民有專用的水塔,不需要這個池塘來供水,而且池塘的面積這麼小,能有什麼用處?山坡很陡,幾乎沒有平地,居民為什麼在這裡費力挖個池子?好奇之下,過去觀看,沒想到就遇到了水蜥。
  這隻水蜥約有十五公分長,皮膚紅棕多皺紋,長長的尾巴,尾巴的末端有一個凹點,這是牠分類上的特徵,這種水蜥大都在海拔五百到兩千公尺的山區活動。

水蜥棲地的特性
  水蜥是一種兩棲類動物,在夏末與冬初的時候,會在陰暗、潮溼的地方,例如石頭的縫中、腐朽的樹幹下,覓食昆蟲。而在初春盛夏期間,水蜥則大多在水中覓食藻類與水底的苔蘚。水蜥選擇的水域,一定是水質清淨,水流緩慢,水深較淺,又有良好的透光性,能使藻類或苔蘚類生長的地方。這些條件每增加一項,水蜥能夠棲息的水域就減少一些。
  水蜥的膚色棕紅,這種鮮艷的顏色,是大自然裡「有毒」的警告標誌,很少生物敢吃牠。但是普世水蜥的數目,卻日漸減少,主要的原因是空氣汙染造成的酸雨,會破壞牠們的皮膚,使水蜥容易致病死亡。水蜥活動的水域,經常被人作為其他用途,以致水蜥的棲地愈來愈少。

環境破壞的生態指標
  慢慢的,這種必須要在山區乾淨水中活動的生物,反而成為森林生態的「指標物種」,有牠存在,代表森林的陸域與水域環境仍然相當不錯,空氣的品質也佳。相反的,如果水蜥不見了,一定是周遭的水、土或是空氣出了問題。

  美國林務局來到山地,對居民教育宣導,使他們在林區荒廢的土地上,重建生態池,以吸引水蜥前來活動、覓食和產卵,而我在這裡所看到的,正是其中一個例子。我在水邊站了一陣子,看到水蜥一隻又一隻的出現,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到水底下,有的在岸邊,周遭似乎沒有什麼危險。水蜥啊!願你快樂。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