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牽小手

美國聖地牙哥海洋世界--娛樂性溼地的營造


那是一道海邊的窄灣,
巡游在太平洋的灰鯨,
有時會進入窄灣。
十八世紀
只有幾個印第安人在這裡遊蕩,
十九世紀
逐漸成為
美國與墨西哥邊界交易的小港,
二十世紀
這裡卻發展成
世界上最著名的海洋生態、教育與娛樂中心,
至今,每年仍吸引一億名以上的旅客前來,
全因一個幾乎是不可思議的點子。

  

海洋世界

  
  在美國加州南端和墨西哥相鄰的界邊,有一條小河,名叫聖地牙哥河。河的出海口稱為「佈道灣」(Mission Bay),是紀念早期西班牙的神父來到這裡佈道拓荒,後來這裡人口漸多,便成了聖地牙哥城邊的小鎮。

海洋生態展示
  二十世紀初期,聖地牙哥逐漸成為大城,城裡的垃圾就載到佈道灣的鹽分地掩埋,反正鎮裡人口稀少,而且生活貧窮,抗議的聲音不大。一九五○年代,有一個加州大學海洋生態科學家提出,河道溶解的氧氣濃度很低,不利於灰鯨在附近海灣活動。但是,他的意見沒有人回應。灰鯨不來,也能算是嚴重的問題嗎?

  不過,有四個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的學生注意到了。他們認為喚起更多人注意海洋生態保護的第一步,就是要讓人去接近海洋。可是,怎麼樣能吸引人到海邊看海呢?他們認為除了要引起人對海洋生物的好奇感,還要能提供生態教育和娛樂的功能。於是,四個人畢業後便到佈道灣買下大片土地,從海灣引進更多的海水,想要建造一座「海底旅館」,讓人能在海邊的地底下,直接透過大型玻璃觀看海洋生物的活動。
 

表演的海豚


多角度的生態經營
  不過,「海底旅館」並沒有建成,卻建造出幾座大型的透明魚缸,在一九六四年開幕時立刻吸引了四十萬人前來參觀,後來佈道灣則改名為「海洋世界」(Sea World)。為了吸引更多人潮,魚缸內不只提供殺人鯨、海豚、海獅和海狗的表演,而且還展示海洋動物的飼養,疾病的醫治等,這裡成為了一個多功能的海洋生態展示區。

  幾十年來,「海洋世界」的經營者換了好幾位,但是管理與維護的工作一直是由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負責。美國的海洋學者能將科學知識娛樂化,難怪美國的娛樂性產品,在世界上數一數二。對於訓練海豚跳躍翻滾,供人欣賞,也許有人覺得違反生態,但是這裡每年賺進百億美金,部分用來支持更多海洋生物研究與其他地區的生物保育。

溼地相連
  我在這裡四處觀看,發現「海洋世界」除了提供娛樂表演,還保存多處的溼地,引海水注入,並利用地下管道流通四方。溼地內,水鳥、螃蟹與潮間帶生物很多。原本是平坦的海灣地區,地形落差不夠大,沒辦法讓各個溼地、生物生長箱、表演水域和水族館內的大量水流,靠重力流動,所以利用大馬力引擎從海中持續抽水,以帶動水流。水族館內更有大型的淨水設備,在投餌餵食的情形下,仍然能保持水質清潔 。

濕地內的水鳥


  臺灣大型的海洋水族館不多,海洋生物生態娛樂管理方面的專才和教育課程更少。為這塊土地和周邊的海洋,我們還有不少事可以做。

生態資源經營策略
  生態教育的成效不能用金錢來衡量,利潤更不應該成為生態經營是不是成功的指標。從全國生態資源管理的立場來看,將少部分的溼地發展為娛樂性的區域,而使大部分區域仍然能保持完整的生態系統,寓教於樂,則可以輔導一般民眾由獲得娛樂進而欣賞生態保護區。

  聖地牙哥海洋世界從一個垃圾掩埋區,復育而成為全世界最著名的娛樂性溼地,實在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原來溼地還可以這樣來呈現。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