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牽小手

就是喜歡關心屏東大地上的一條溪


臺灣是一個有趣的地方,
「南港」在臺灣的北邊,
「北港」在臺灣的中間,
「東港」在臺灣的南邊,
「西港」(高雄旗津)在東港的對面,
可見,先民在取這些地名時。
只有比較附近河川、山嶽、港口的相對位置,
沒有島嶼方位的概念。

  
在十七世紀初期,屏東平原被視為排水不良、悶熱潮溼,容易使人生病的瘴癘之地,不適合開墾、居住,因此先民開發臺南、高雄之後,就在高屏溪的北岸停留一段期間。我經常想,先民怎麼會有這種看法?,因為屏東平原的降雨量,不過是全島平均降雨量的百分之五十,很少會淹大水,而且溫度高、蒸發量大,土壤乾的速度快,不應該是積水的瘴癘之地。



客家人進入屏東的路線
後來,我在屏東平原四處逛來逛去,才發現這塊大地被幾條溪流:高屏溪、隘寮溪、武洛溪、牛稠溪、東港溪、林邊溪與內寮溪等橫切過。這是屏東滑稽的地方之一,周遭的幾座山都不高,只有海拔五、六百公尺,卻沖出這麼多溪流。難怪早期客家人前來開墾時,就選在內埔,當我站在內埔的丘陵上,整片屏東平原鋪陳在面前,原來那是屏東平原的高處。

這些溪流中,東港溪幾乎從中貫穿整個屏東平原。這溪源自瑪家山地,向西北流經萬巒、萬丹、潮州、崁頂,最後到東港出海,所以東港溪兩岸河灘就是屏東的低地。我在東港溪畔走了好幾回,無論是乾季或是濕季,看到這條溪裡總是充滿了水,難怪缺水的高雄,會鋪設專管,取東港溪水去作自來水源。

河川巡守的一員
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來勘查東港溪,正是這溪最髒的時候,溪中的幾條琵琶魚竟然長得像人的小腿般粗大,蚊蚋多到可以飛到人的嘴巴、鼻孔裡,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不知道當時住在溪邊的百姓,是怎麼過日子?



臺灣的溪流經常流經平原的低處,周遭的汙水順著地勢的高低,排入溪流,這是溪流受到汙染主要的途徑。因此改善溪流水質的方法,就是將汙水經過處理後再排放,或是將汙水排放口移到其他地方,不要直接排入溪流。這需要有人前來定期監測溪水的狀況,向政府反映,這也就是我來到東港溪溪邊的原因。

看到東港溪水質改善就很快樂



等待溪流澄清時
東港溪長四十七公里,是臺灣排名第十五長的河川,流域面積有四百七十二平方公里。如果每次都把整條河川看完,將會花很多時間,所以只能選擇關鍵的地方觀測。我的觀測點是在東港溪南岸下游,一個名叫「港東村」的地方。這裡鄰近水邊,而且潮汐不會上溯,可以檢驗東港溪的實況。

只要有人在關心,或是有人在注意,溪流的環境就會逐漸改善。果然近年來,受到政策的影響,許多的畜牧場關閉,或是遷移到其他地方。去年,我又前往港東村,當地的耆老,熱情的招呼,泡濃濃的老人茶敬客。我看他們笑得很愉快,心中已經猜到一些。我到溪邊一看,果然東港溪溪水澄清許多,惡臭、蚊蟲也少多了,大條的瑟琶魚也沒看到。他們說:「這是東港溪溪水最乾淨的一年。」

我是許多關心東港溪環境的其中一人,能夠為這塊土地做一點點事,那種感覺真好。感覺一好,就爽朗起來,連喝幾杯老人茶後,就開始講起以前東港溪的狀況來,好像是敘述自己多年前的老朋友,很有親切感。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