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牽小手

跳躍在會走的山上

台東台灣東部中央山脈的山谷


那是一座奇特的山,
像是一隻運動後的野牛,
混身都在冒汗,
而且這座山,真的會輕微的移動,
當地的阿美族原住民告訴我:
「這是一座會走的山。」

  
 

在臺東的關山鎮有一條非常寬闊的河道,名叫「卑南溪」。著名的「關山米」與「池上米」就是種在卑南溪的沖積地上,我在溪邊漫步,對這種多砂礫的農地,竟然能夠生長出品質一流的稻米,感到驚訝。臺灣這塊土地,好像是充滿奇妙的聚寶盆,讓願意去探勘的人,不斷的發出驚嘆的回應。

卑南大溪的取水口



砂礫地出好米
理論上,砂、礫是體積較大,還沒有充份風化的礦物,幾乎無法供給種植的水稻任何的營養份。而這裡的農地成分,有百分之二十到五十,竟然是不具養份的砂、礫,那麼關山與池上的水稻是靠什麼生長呢?我邊走邊取些土在手裡來摸摸搓搓,感覺到這裡的砂粒雖多,不過,仍然約有百分之十是具有養份的黏土。哈!何等的奇妙,竟然是這麼少量的黏粒,在維繫這裡水稻生長所需的養份。
砂礫雖然沒有辦法提供水稻養份,但是仍然有利排水,能將水稻根部的一些代謝廢物一併排走,這使關山米與池上米的根部生長機能更加旺盛。不過排水多,灌溉的水也多,臺東的灌溉用水約是西部平原的五倍到七倍之多,幸好卑南溪水量充沛,足夠供給。如果卑南大溪的水不夠,關山米與池上米就種不出來。

台東電光山區的走山



泥質的水
「附近有一個地方,名叫電光,那裡的米特別好吃。」當地的耆老告訴我,我決定轉往電光一探究竟。經花東公路過關山,東轉橫越卑南溪的「電光大橋」就可以到電光。這是位在海岸山脈上海拔高度約兩百公尺丘陵的一個小村,真不明白,這麼小的地方竟取名「電光」,多麼具有威力的名字。這裡有一條「電光溪」,水色非常的混濁,當地人稱為「污泥溪」,這些污泥都是山上沖下來的。我邊走邊測量,發現這溪水流到田裡,更增加農地裡的黏粒量,使土質更肥沃,難怪「電光米」是池上地區特佳的稻米。

我繼續溯電光溪而上,這裡人跡稀少,愈往上行,就看到當地人所說的「會走動的山。」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地方,因為大部分的土地都是泥質。下雨時,泥質土會吸收大量的水,使得泥粒與泥之間的磨擦力減少,地面就會滑動,甚至下陷、變形,造成走山的現象。

被大地吞噬的房子



會吞東西的大地
我去的時候雨季剛過,陽光很強,大地像是一條漸漸被擰乾的布,土地的變形使得山上的電線桿東倒西歪,許多樹木攔腰扭斷,還有一間廟宇還整幢塌陷入土,彷彿是被大地直接吞噬。

沒想到最危險的山與台灣最佳的米,距離竟然這麼貼近。這是在享受美味米飯的人,很難想像到的。我拍去鞋子上的汙泥,拭去褲管上的泥巴,大步的走下山去,想到等一下還會在關山享受好吃的米飯,不禁愈走愈快,甚至跑了起來……。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