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牽小手

草原的野火雞在賽跑


那是危險的一刻,天上的老鷹正要俯衝下來,
草原裡的野火雞咕咕大啼,
招聚了小火雞,
快速地成一排,在草原上奔馳。
老鷹已經往下衝了,
火雞愈跑愈快,每秒幾乎衝7~8公尺遠,
衝到一面土牆的旁邊,成排站住。
老鷹瞬時改變方向,再往下衝就會撞到牆,
這面牆,成為火雞一家的藏身之處。


 我在貝瑞阿薩湖(Berryessa lake)邊的草原,看到這一幕,才知道火雞是多麼善於奔跑而且聰明的動物。如果我與火雞一起競賽百米,以火雞那種奔跑的速度,我可能還會輸給牠。人跑不贏火雞,這一點也不可恥。

火雞的跑步技巧
  因為人在跑步時,小腳向前伸,地面水平方向約有二十到三十度的夾角,但是火雞的小腿只有六度的夾角,幾乎是與地面平行。夾角愈小,小腿落地的距離就愈遠。火雞的腳趾強而有力,在乾燥的草原地面,抓地力非常的穩妥。泥濘的地方,火雞就不容易奔跑,所以火雞只能在乾燥的草原帶活動。

疾走的火雞


  尤其是高度約零點一到零點五公尺的禾本科植物的草原,最適合火雞棲息。成熟火雞的身高大約是零點九到一公尺,所以牠低頭可以覓食禾本科豐富的草種子,抬頭則可以環視草原周遭與上空那些可能來攻擊的敵人。火雞總是成群活動,當大部分的火雞在低頭覓食時,總有一隻是走在隊伍的前端,機警的抬頭望著四周。

與火雞面對面
  我曾經在草原的小徑上與成群的火雞相遇,帶隊的火雞看了我一眼,就一直走過來,直到我身邊一公尺處還繼續向前,毫無退讓的意思。我只好跨步到路邊,讓成群的火雞慢慢走過去,不知道牠是怎麼判斷的,認為這個臺灣來的家庭,不會傷害牠們?女兒拿出相機,為牠們捕捉幾張特寫照片,牠們依然走得自在,毫不驚惶。能讓野火雞與人這麼接近,不怕人的捕捉或攻擊,這是野生動物保護的成功。

草原棲地的保護
  保護火雞,讓牠們能夠在大自然中自由活動,最重要的措施,就是保存火雞活動的草原棲地。但是,草原的土壤肥沃,常會被人視為「沒用到就可惜」,而變更為農作、畜牧或是建築的地方。我們經常聽到「保護森林」的呼聲,很少聽到「保護草原」的需求。結果是草原迅速的消失,火雞失去了棲地,就沒辦法生存,最後將只剩下養雞場的飼養火雞。


  失去野火雞是很嚴重的事嗎?是的,野火雞的存在,證明草原生態系統的功能穩定。如果草原生態被破壞,地面溫度就會上升,灰塵將上騰,將成為「沙塵暴」產生的主因之一。中國大陸就是忽視西北與內蒙草原存在的重要,以致於每年發生大型沙塵暴,甚至影響到臺灣與東南亞。

打獵與野生動物保護
  保護火雞的第二個措施,是每一年開放一個月供人打獵。乍聽之下,似乎矛盾,要保護火雞怎麼又要供人打獵呢?其實,這樣可以避免野火雞繁殖過多。

  由於購買打獵火雞的許可證相當昂貴,而且每天限打一隻,超過隻數就要重罰。這些出售許可證的收入,就成為繼續保存與維護草原所需要的基金,甚至還能雇請住在草原上的印第安人,看顧野火雞的棲地,並指導人打獵。這樣便使得住在保護區內的原住民有了經濟收入。結果,這些印地安人與打獵的人,就成為了保護野火雞與草原棲地最熱衷的一群人。因此在美國,野生動物保護與打獵(Wildlife and Game)的課題,經常連在一起討論。

  臺灣的情形則剛好相反,只要是列為保育動物,就不能打獵,甚至為保育動物畫設保護區,當地的原住民就沒有生計,難以生存。

  這是引我來到貝瑞阿薩湖邊「草原保護區」的原因。這附近有不少印第安人,甚至有一所印第安人的學院,願印第安人與野火雞在這裡可以一起生存得更好。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