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牽小手

黑熊出沒的小徑


  我睜大眼睛,聞呼吸都暫停,牠也側頭看著我,不再前進。時間似乎停住了,在雙方的對看的一瞬間,「熊!」我脫口叫道,立刻伸手取相機,牠卻轉身逃入森林。一百萬元也買不到這種經驗,雖然我看到的祗是一隻小熊。

  早在西方的探險家前來加州以前,黑熊的足跡已遍布北美的森林。而後砍樹與獵殺使得黑熊的數目急劇的減少,二十世紀初期黑熊已經成為瀕危物種。一九五○年代在生態保護下,黑熊的數目才逐漸增加一些。在美國內華達山脈裡,有一個著名的高山水域--他浩湖(Lake Tahoe),湖的南邊就有黑熊。不過我與妻女前往該處,不是為了熊,而是有一群台灣來的學生舉辦暑期營會,邀請我去擔任講員。

  那是個人口不到五十人的小村落,幾戶住家傍著一條穿越森林的道路,我沿著路邊的小徑走入森林,路邊都是長著針狀葉的松樹、樅樹、紅杉樹;木堅鳥在樹枝上啼叫,山雀在樹幹上跳躍,花栗鼠在地上覓食,松鼠在草叢中穿梭,成群的蝴蝶在野溪邊飛舞,這真是一個美麗的世界。

黑熊出沒的小徑


人與熊的互動
  在森林的小徑上,我遇到一個在地的居民,他穿著厚卡其布製成的制服,看起來像個巡山員。他說:「這條小徑是熊進出森林的道路。」他用平淡的口吻說道,好像這是很平常的事。

  「熊?在那裡?」聽到熊在附近,我嚇了一跳。
  「就在山裡。」他看著遠處說道。
  我順著他的目光,看到森林的深處,忽然覺得樹幹的背面,大石頭的後面,山凹的幽暗,可能都有熊在潛伏。「熊會…出來嗎?」我緊張的時候,舌頭就會打結。

  「會啊!黃昏時熊都會到鎮上找食物。」
  我知道熊是雜食性的動物,以樹根、草種、漿果為主食,以螞蟻、昆蟲為副食,不過偶然也會進到人居住的地方,尋找垃圾吃。不過一下子由書本上的知識,拉到實際,還是需要有點時間轉化。「鎮上的人能夠忍受熊在住家面前走來走去,找垃圾吃嗎?」我還是不懂。「這裡每一戶人家都有養狗,狗的吠聲會警告人,熊來了;也會警告熊,不要太接近住家。」他說明道。

不要讓森林太孤寂
  原來居民瞭解熊的行為與習性,與熊發展出互不侵犯的關係,這是多麼有趣的事。野生動物的問題顯然不是人拿槍把熊殺掉,而是彼此保持安全距離,相互尊重。這種人與熊互動的關係,使得這種大型的野生動物,仍能在北美洲的大地上活動。

  我想到台灣的中央山脈,一度也是許多黑熊活動的所在,但是人為的獵殺,使台灣黑熊已經不易看見。如果那個小村落經常有黑熊經過,一定可以成為青少年人認識黑熊行為與生態,尊重野生動物的教育場所,反而可以吸引許多學生前來。

勿追小熊
  黃昏時,我與妻子坐在鎮上的小屋前,餘日光芒仍然留戀在葉間,熊真的來了。來的是一隻全身金黃顏色的小熊,才比狼狗大一些,黑色的眼睛,小小的鼻子與嘴巴,就像玩具熊一樣非常可愛,但是我不敢衝過去追牠,因為牠的背後,可能就是一隻大母熊。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