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

用愛與智慧培育孩子


孩子,
是上帝給父母莫大的託付,
證明生命,只能交託給生命。
培養孩子,
是極具意義的價值工程,
遠超過成立帝國,開設公司,
建造大廈,設計電腦。
與孩子同行,也讓人成熟,
看到自己愛心的有限,耐心的不足;
經驗的不夠,智慧的缺乏。
陪著孩子成長,常有新的學習,
每一年,我總告訴孩子:
「新手上路,請多包涵」。

 


種植作物要豐收,有六個因素要考慮,包括:有水灌溉、土質鬆軟、撒施好種、施肥足夠、移除雜草、與減少病蟲害。以種植來類比孩子的教育,灌溉如同持續學習,鬆土,如同柔軟心田;好種如同好的環境,施肥如同營養供給,移除雜草如同除去不必要的爭競,減少病蟲害如同減少引發壞習慣的人、事、物。在這個競爭的世代,孩童教育似乎更為困難。許多年輕人,對育兒養女裹足不前,以致無法體驗教好孩子,是付出卻是一生的豐收。

教育的基礎
父母教育孩子的時間,沒有多少年。如何努力,完成上述的六項任務呢?體力、時間、經驗有限之下,哪一項最優先?或是哪一項先擺對了,其他項就容易跟著擺對?這六個項目,每一項有許多的書籍在探討,媒體、補習班也常在強調,加添父母更多的不安與恐懼,怕孩子輸在某一項的起跑點,就輸了人生。為了滿足每一項要求,也使孩子的童年更忙碌。

其實,正確的一生是贏在終點,起跑點慢一些有什麼關係。過早的催熟,使許多孩子,成績了了,大未必佳。優質的人才,不只在成績表現,還要個性穩定、為人善良、與人和睦、善於溝通、健康體魄;且能忍一時之辱,能負長期之責;能成為一個個性開朗、不自卑、不高傲、可信靠、與自知有限的人。這一切,有賴孩子優質教育的基底。

優先的項目
優質教育的基底,上帝選第二項──鬆軟土壤。當文化初始,上帝就要人「耕種他所自出之土」(till the ground from whence he was taken),till就是鬆土。這是非常有智慧的建議,自古以來人類的農藝耕作,也遵循這個吩咐,果然豐收。近代的科學更發現,土壤的翻鬆,幾乎決定80%以上,理想的收成。翻鬆土壤,種子易發芽,水分易入滲,草類拌入土中成肥料,病蟲害也不易寄存。

因此,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田,是家庭、學校與社會教育,最重要的一項。作父母時,要將注意力,擺在上帝所訂最優先的項目,而非旁枝末節。不要將孩子放在永無競爭的溫室,也非用力排除所有不好的影響。只有心田好,才能讓美好的種子長得好,對外界有最佳的競爭力,是幫助孩子的優先。

深度記憶在心田
家庭是鬆軟孩子心田的地方。其次是學校,末了才是社會。翻耕到種子發芽的深度,才不膚淺,也不過深。因此心田的培育,要達到孩子「深度記憶」(deeper memory)的層次。幼年時期,對文學、圖畫書、戲劇、電影、藝術表演等,若有的回應,將成為孩子一生的「深度記憶」。這是父母親閱讀「床邊的故事」,對孩子的重要性。美好的深層記憶,將成為他們長期的保守,一生不易偏離的法則。

讓孩子在快樂的氣氛中,背誦真理的短句、歌唱美好的短歌,是父母給孩子的好禮物。日後,學校的學習,大都是為了「有用」,有用是短暫的;長期的幫助,是在孩童時,家庭給的基礎。數學、語文、技藝、科學等學習,可快、可慢地學。但是孩子在深層記憶時,若能記住永恆真理的核心,將有良好的基底。日後其他的所學,會有良好的轉化與應用。

愛的氛圍
翻耕之前,土壤需要濕潤。硬土時的翻耕是傷害土粒,消耗有用的能量。愛是翻耕心田之前,必需的滋潤。在愛的氛圍,孩子容易吸收。我們可能永遠無法明白,愛在孩子的心田中,產生許多的變化;反之,冷淡將壓迫孩子的心,產生退縮與心硬。愛為基礎,才有教導;若沒有愛,教導成傷害。

父母是孩子行為的複印機,果子掛在什麼樣的樹上,久了,就有什麼樣的味道。我們的行為雖不完全,愛裡有責任、有赦免,邊教邊學習,也會結出好果子。以前我的孩子做錯時,總要罰站牆角,孩子罰站時,妻子與我也要在牆角同站。孩子為錯而站,我們為沒教好而站。罰站時間一過,大家互相擁抱,美好的完結。

紀律定在不可越過的線上
翻耕是順著地型或等高線,而非亂耕。教育孩子要有紀律,紀律總帶著冷靜,沒有怒氣。冷靜時的處罰,讓孩子明辨是非;暴怒時的處罰,是傷害與虐待。人在生氣時,不要處罰孩子。生氣時處罰孩子會就範,日後孩子長大,不順我意,就用暴力威迫,造成社會的問題。處罰之後,一定要擁抱孩子,愛裡再劃起跑線。

愛不是寵,愛有紀律,寵沒原則。富人家的孩子,若寵多於紀律,富有將變成缺失;窮人家的孩子,若紀律裡有愛,貧窮反成祝福。紀律要有一致性,如同翻土的條痕又長又直。有孩子之前,妻子就與我講定,教導孩子,不在孩子的哭與憤怒上妥協,我們堅持孩子「哭是沒有用的,要就說出來」,「憤怒的說也沒用,要心平氣和地說」。

言語的鼓勵
乖巧又有信心的孩子,是紀律與鼓勵培養出來的。有紀律,沒有獎勵,常教出乖順卻沒有信心,或是學習被動的孩子。有獎勵,沒有紀律,是賄賂孩子,孩子容易予取予求,以後一出事就會責怪別人或社會。要給守紀律的孩子,鼓勵的話,要常給孩子,正面的言語。孩子在出生時,父母親就要講定,一人扮演給紀律與處罰的角色,另一人擔負鼓勵與稱讚的功能。如此教導孩子就有一致性,也不會在孩子面前起爭執。

夫妻不同功能,分工合作,一個給紀律,一個給獎勵,是上帝設立夫妻制的「美意」。最好是母親給紀律,她瞭解孩子,處罰不會過重;父親代表權柄,給的稱讚,將成孩子一生的肯定。父親對家庭的重要性,經常超乎婚前男生的認知。男人在經濟上,他們是搖錢樹;教導上,他們是生命樹;危急時,他們是大樹;遊戲時,他們是可愛的小樹。光照的日子,他們能行光合作用,讓家裡的氣氛更美好;不景氣的日子,他們秉持盼望向前,成為孩子的榜樣。他們不要像螃蟹,回到自己的洞裡,只會動手動腳,嘴巴冒泡泡。

給孩子一點空間
翻耕土壤的人,絕對不會翻盡所有的土地。無論多完善的培育,要給孩子一點自屬的空間。隨著年紀,給的空間要增大。孩子是屬上帝的,父母只是託管。不用為孩子的未來太操心,訂下太多的細節;過多的操心,會使父母雜雜念,容易有一張憂愁皺紋的猴子臉。以後的路,孩子要有自己決定的空間,才能學習為所做的負責任。也要給孩子尋求上帝的空間,揣摩祂的引領,這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功課。

孩子的心,不像是電腦的鍵盤,總有幾個鍵,父母按不到。孩子有些行為,父母猜不到;有些決定,父母想不著,因為另有一位更高的按鍵者。培育孩子,才知道自己哪裡懦弱,哪裡勇敢。這使我們的心敬畏,孩子是上帝的託付,祇有祂能繼續地保守。

因此,我親愛的學生,「當存著指望去耕種」(ploweth should plow in hope),倘若結婚,請多一點努力,生小孩。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