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學科系

農業經濟學系的起源—弱勢農民的守護者

大學有些科系的名稱,與社會某些行業的名稱近似,許多人以為這些科系的學生,是為該行業訓練的,畢業之後就順理成章的進入該行業。因此某些行業賺錢較多,工作機會較多時,相關的科系就熱門,不久有些行業有蕭條,錢賺少些,相關的科系就落入冷門。

其實,大學是為教育大眾設立,國家的精英,如總統、院長、立法委員等,影響文化的創作人,高瞻遠矚的關鍵人物,都不是大學所能培育出來,因此大學沒有總統學系、院長學系或是立法委員學系。熱門的科系只能使學生日後生活費不用愁煩,對文化卻不會有什麼影響力,大學始終保留一些科系,看似不與外面的行業掛勾,為了使他們的學生日後成為國家、文化、教育、財經、政治重要的舵手,農業經濟學系就是這種科系。

二十世紀以前,農民約佔國家總人口的90-95%,國家的穩定,社會的福利,端在有無農業的經濟人才,使農民生活無缺,古今中外太多的動亂,皆源自農民不的溫飽,揭竿起義。培養農業經濟人才太重要了,早在1796年英國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就設立農業經濟學系,而後牛津大學也設立。美國在1862年成立農業部(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也補助經費在各大學設立農業經濟學系,培養國家農業經濟人才,日後作為國家政策的訂定與執行。二十世紀之後,農民數目日減,農地逐漸荒廢,更迫切需要農業經濟去把舵,在天氣遽變災難日當下,渡過普世糧食不足的危機,土地價值的重建,免得淪入濫墾、亂建,或被隨意使用,有違經濟倫理與自然資源的永續。

農業經濟學的源起,深受莫勒斯米(Robert Molesme,1028-1111)在1098年建立「西妥制」(Cistercian Order)的教會農場有關。莫勒斯米是法國人,本篤修會的修士,他向法國君王申請工地給他開墾,他在那裡開墾親手作工,自耕的地方,就成修道院的所在,皇帝給他最偏僻的,最貧瘠的土壤,他樂意前往,全然不知道所做的將給後世帶來多大的影響。在此之前,數干年來農民耕種的目的,只為夠吃、夠供應生活所需,種植技術是多年累積的經驗,種植販售價格只為對等勞力工作的工資,工資的多寡由地主、貴族或君王決定。

西妥制的農地成為另一種新的農耕區域,為最早集體耕種的「農場」(farm)。西妥制農場後來分佈到美國、德國等地。參加西妥制的修士,當年他們稱自己是一群「願意將自己的一生作場不斷賠錢生意的人」,唯一擁有的成本是土地、自己的體力、生產的作物、所養的家畜與有效的經營管理。他們要將農場的所得謅濟窮人,而且他們不申請國家的資助,也沒有固定奉獻作保障。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他們知道「沒有經營成功,祇有關閉一途」,在這全無後援的情況,他們開始進行最早的農業「研究」,研究土壤改良、作物育種、灌溉排水、農地施肥、畜產養殖等,這成為日後大學生命學院、生物與農業資源學系與學科研究的肇端。

其中最有名的是「困難黏質的農場」(Hinderclay Farm),Hinderclay位於英國東北角,鄰近海邊,土壤是堅硬的黏盤土無法種植作物,久為農民所棄耕,1128年修士來此開發西妥制農場,他們種植牧草、大麥與燕麥,麥穀產量少時,他們以畜牧為主,並用糞肥改良土壤﹔麥穀有收穫時,他們養羊﹔冬日無法種植時他們剪羊毛賣,他們不斷調查農貨市場每日批發的價格,與百姓購買的價格。他們在農產價格波動裡尋找規律以作來年耕種與畜牧的參考,他們發先產量多的時候,價格低,因此有最佳收益的生產量,也發現不同農作上市時間不同,百姓購買意願不同,收益也不同,他們用此決定最佳收益的上市時間,所有的種植要經過仔細的調查,與價格分析,才小心的作決定。這是最早的農業經濟學。

他們將這些經驗撰寫成書「困難黏質農場的經營」(Hinderclay Farm Management),教育周遭的百姓,使西妥制農場為中世紀時期歐洲農民教育的重心。1348年黑死病(Black Death)開始在歐洲蔓延,死亡慘重,三年之內歐洲人口少了三分之一,西妥制農場位處偏僻,避開人口密集,反而成為黑死病不會影響的地方。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