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學科系

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的由來--讓壓傷的蘆葦挺起來

在二十一世紀,許多重大攸關全民福祉的議題,例如「食物穩定供應」、「安全食物的供應」、「自然資源保育」、「環境永續經營與管理」、「有機或無毒農業的推動」、「生物多樣性的維護」、「社區發展」、「農村人口的迴流」、「大地景觀綠美化」、「戶外休閒與身心健康」等,僅管外界為這些議題提出許多看法,但是真正要落實可行,端在乎背後有一個關鍵的環結,如果沒有扣上這一個環結,上述的議題全歸理想,無法落實。這個環結就是「鄉村推廣教育」,培養扣這環的人材,以前稱為「農業推廣學系」,現今的農業已成生物產業,現今的推廣需要傳播,故稱為「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

在歷史上,許多重大的社會改革,都是農業推廣與教育有關,例如十九世紀美國的農業教育學家泰納(Jonathan Baldwin Turner, 1805~1899),為了讓農民有機會受教育,1862年在國會推動成立「莫利爾法案」(Morrill Act),而使全國各州成立了「州立大學」(State University)的教育系統。他本身也在1867年支助成立著名的「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ian)。他寫道:「美好的職業源自一個人認為他所從事的是『生命的事業』(life business),幫助農人瞭解他們從事操作背後的原理,將使他們生產更有效力,擴大眼界,享受自己所做的。」

農民教育竟然成為改革全國高等教育,繼而影響普世公立大學設立的槓桿。泰納在大學時代就到中學教書,1833年耶魯大學畢業後到伊利諾教書,他關懷農民,與弱勢的黑人,成為熱心的教育者,他寫道:「教育是教你如何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使你所從事,是你所懂的。因著你懂,所以你有責任,去堅持正確的事,提高生活與文化的水準,你才有真正的社會地位,這才是完美的工作。」又寫道:「如果我學生只會挖土作溝,他將成二條腿的儍瓜,終日像驢重覆作一樣的事。但是他若知道耕地之上的星星,耕作的土地,耕作的歷史,所種農作的科學知識,他將知道自己所作,是宇宙奇妙與知識的啟發,他的勞力是具神聖。」聽他上課的學生中,有一個名叫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1865),後來林肯在1862年簽署莫利爾法案,推動州政府贈地成立大學,這些贈地大學(Land-grant University)就成為各州的州立大學,大學內也紛紛設立「農業推廣學系」。

歐洲的農業推廣學更為輝煌,歐洲大地經過許多的戰爭帶來嚴重的破壞,黑死病的侵擾,帶來重大的禍患,迄今歐洲的鄉村依然美麗,土地肥沃,生產與生態兼顧,關鍵在公元八世紀,教育學家亞爾克琳(Alcuin,732~804)首先推動「三圃農制」(Three Field System)與「土地開放共耕制」(Open-field System),使土地增加生產33~50%。

三圃農法是將土地三等分,一等分在秋天種植小麥、大麥與野麥,於隔年夏天採收,一等分在春天種植燕麥、蔬菜,在秋天時採收,一等分休耕,或是種豆科草本,以供畜牧。隔年轉作小麥田區種燕麥,休耕田區種小麥,燕麥田區休耕。這是早的輪種(crop rotation),可以減少作物罹患病蟲害,減少土壤沖蝕流失,增加土壤肥沃,與增加產量。這種植法原本是法國塞納河(Seine River)與萊茵河(Rline Rivaer)畔的農民所採用。亞爾克琳發現後,他向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 or Charles the Great, 742~814)建議,而後推廣全國。

亞爾克琳是英國人,當時最傑出的教育家,他認為真正的教育不是用壓力使學生就範,也不是教導就可以改變學生。他寫道:「只有上帝的恩賜(gift of God)才能使人真正從內心深處改變,教育的功能在不斷地教導,教導帶來改變的機會」,他不斷地教導,被稱為「帶著鐵舌的教導者」(preached with iron tongne),763年 他在義大利旅行與查理曼王儲相遇,成為好朋友,五年後查理曼登位,立刻請亞爾尼克來協助,主管全國教育,兩人齊心協力,開啟「加洛琳文藝復興」(Carolingian Renaissance)。

加洛琳文藝復興建立在亞爾克琳對農村的改革,他將農民100~300人集合成一個團隊,一同依三圃農法共同耕作,所得共用。每年春天,他讓農民自己開會(public meeting) ,決定每一個人的耕種區,種植的作物與蔬菜種類,灌泥用水的先後,畜牧堆肥的施用量,分工合作。他認為農業推廣是農民自發性,他只是提供舞台去讓農民創作,農民才能逐漸發展出,適合自己的在地文化、環境特色、與融入郷村的種植特色,是由下向上(bottom up)的方式發展。

在冬天農閒之時,他四處設立「學校」(school),讓農民來學習。School 源自拉丁文的Schola,意即休閒(leisure),表示農民在一年辛苦操作之餘,前來學習,後來教導的老師稱為scholar,他們平常也有自己的工作,在農閒時才來教導。796年,亞爾克琳在杜爾(Tours)成立培訓教導人員的中心,並編寫教材,例如他著有「給腦筋急轉彎者的問題」(Problems for Quickening the Mind),作為數學的課本,教育當時的學生。現在有些非常有名的問題,例如「有一個獵人要帶著一隻野狼、一隻羊與一袋的包心菜渡河,河邊只有一艘小舟,只能容許獵人一次帶一樣動物或青菜過去,而且他要注意,當他不在的時候,岸邊的野狼會吃掉羊,或是羊會吃掉包心菜,請問獵人應該如何做,才能讓野狼、羊與包心菜無損的帶到河的彼岸?」就是來自亞爾克琳的數學課本裡。

亞爾克琳認為數學教育是一種藝術,不必讓學生記住任何公式,只要有正確的思考邏輯,就可以將題目解出來,例如他出道「有一百袋的玉米要分給一百個人,其中另人可以得到三袋,每個女人可以得到兩袋,每個小孩得到半袋,要如何分配呢?」答案是六種的分配方法,亞爾克琳提供一個答案是十一個男人,十五個女人與七十四個小孩。很可惜,school後來變成終日唸書,沒有休閒的地方,scholar變成學者,經常與現實銜接不上,也不一定善於教導。

土地開放共耕制,使許多農民成為自治團體,一隊隊的四處移民,開發土地。這使查理曼時期,農民往荷蘭、丹麥、挪威、瑞典與芬蘭地區開拓,也導致北歐的開發。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