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學科系

歷史學系的由來—溯尋時光之駒奔馳的軌跡

大學裡最重要的二個科系就是「歷史學系」與「圖書館與資訊學系」,合稱為人類文化精華的傳遞,是核心知識匯集。其他的科系所探討的知識,比起「歷史學」、「圖書管與資訊學」都太微觀了。在過往時光的洪流中,漫長年日的流逝,任憑有多少的知識被提出,多少的事件發生,祇有「圖書館與資訊學」認定那些資料或書籍值得保存,「歷史學」決定那些事值得記錄,成為文化的流傳,成為一代又一代教育的傳遞。「歷史學」與「圖書館與資訊學」相互為依,前者以後者的資料來編纂,後者典藏前者的成果,如果一個國家或是種族的歷史紀錄與圖書館被外人消滅,他們的文化將迅速消失,後人不知道他們也曾經擁有輝煌的年代。

在人類的知識領域裡,祇有歷史是以最宏觀的角度,最長遠的眼光在看事情,歷史history源自拉丁文的historia為探討過去的學問,history含有story(故事),表示歷史是由故事為素材,,歷史學經由仔細的考證,客觀的將過往故事的前因後果,以深邃的整個編串起來。這是歷史學最迷人的地方,在考證資料時是站在現今向後觀看,在撰寫時卻彷彿留在後方的時間向前透視,一直看到未來。真實是歷史唯一的法則,時間可以澄清真實是歷史的信心,用這信心,歷史才能作未來的借鏡與提醒。

在歷史上,不同的文化古國都出現過傑出的歷史學家,如希臘著「波西戰爭」(Greco-Persian War)的西羅多德(Herodotus, 484-425BC),中國著「史記」的司馬遷(145-90BC)。但是首先將歷史當一門課傳授,當成一門學問研究的人是英國的史學家比德(Bede, 673-735)。他在731年將教導的內容,以斷代史的方式,重新編著「盎格魯—撒克遜史」(Anglo—Saxon History)。被稱為「英國史之父」,而且將歷史學轉變成理性的探索,經由鍥而不捨地對原始資料的搜集,流傳軼事的考證,口述歷史的詳細比照,嘗試客觀地發覺過往事情的真相,並且完全不考慮當權者立場,自由,獨立地去敍述。

比德在十九歲時進入奧古斯丁修道院的學校就讀,修道院的院長阿爾比努斯( Albinus),是一個歷史教育家,他曾寫道:「歷史學家必須是一個可靠的人,而歷史教育的價值,在將過去重要的資料,藉由口述寫作的方式,細心的整理,並傳遞下去。」阿爾比努斯收集了許多資料。比德在三十歲時,成為奧古斯丁修道會的修士,他後來承擔阿爾比努斯未完成的任務,寫出第一本的英國歷史。

早在希臘文明鼎盛期,英國仍是孤懸在歐洲大陸的蠻荒島嶼,直到公元前55年,凱撒(Julius Caesar,100~44 BC),帶著羅馬軍隊登上英國土地,與在地的原住民克爾特人(Celtic)爭戰,外人才知道英國的存在。凱撒稱那些處於原始,野蠻的克爾特人為奧比恩(Albion,意即未開化的人) 。後來羅馬持續與克爾特人爭戰,一直攻到蘇格蘭高地,並派軍駐守。公元五世紀,羅馬式微,盎格魯.撒克遜人前來,羅馬留下的軍團與克爾特人聯合,與盎格魯.撒克遜人爭戰,這場戰爭持續一百三十四年,直到公元544年,盎格魯.撒克遜人佔領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與北愛爾蘭,並組成不同邦國,邦國之間又持續互相爭戰,直到公元633年英格蘭與威爾斯聯軍佔領各地,才有機會逐漸發展成一個有組織的國家──「英國」。

比德是克爾特人,他對克爾特被羅馬所亡,充滿同情;他厭惡羅馬的武力,卻認為羅馬帶來的制度、文化對英國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他始終認為盎格魯.撒克遜人是外來的侵略者,但是英國在他們的統治下才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而非羅馬帝國的附庸。一個熟悉歷史的人,內心比任何人要掙扎,在各種悲喜愛惡中,他逐漸發現這一切的變化,是朝一個目標前去「外表是不斷的爭戰,但是各部落、種族之間卻逐漸在消除,往合一的方向在凝結。」這是比德的歷史觀,是在捕捉這股凝結的動力與方向,結果他寫的歷史書成了英國各種族惟一的認同,歷史學成為凌駕在政治、軍事、經濟之上的見識,成為文化中心。他後來被稱為「尊貴的比德」(the Venerable Bede)。

比德的一生只在修道院擔任教師,單純、平凡、貧窮地渡過一生,他寫道:「我不願意看到學生,閱讀虛假的作品,以致一生從事虛空,做了無意義的事。」短時間內來看許多事有是是非非,歷史的長時間來看才知道這一切不過往日的雲。短時間內許多看法紛紛擾擾,長時間來看才知道是自尋煩惱。短時間內許多人血氣沸騰,後來卻令人心灰意冷。短時間內看來你爭我奪,長時間看才知他們全是一夥。歷史似乎是人的事件在演變,卻是在時空的背後一直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作判斷。

日光之下沒有新事,這世代犯錯的事下個世代仍然還會再犯,這樣歷史有什麼用?比德寫道:「歷史可以告訴人良善的作為,最後總會有美好的結果,這會使人羡慕從事良善的事。歷史也呈現邪惡的作為,最後帶來敗壞,這會使願意學習,願意尋求一生是委身在有價值之事的人,避開那些邪惡與錯謬的事。」又寫道:「昔日美好的人、事物可以藉由歷史而保存,因此歷史是值得記憶,值得一提再提。」

在1760年代初期,耶魯大學成立「歷史學系」。近代歷史學的發展愈來愈多分支,如「社會史」、「文化史」、「經濟史」、「環境史」、「科學史」、「政治史」、「教育史」等,歷史學研究的方法論也愈來愈多,以歷史從事文學寫作也愈來愈受到重視。但是歷史學系一直不是大學的熱門科系,許多學生進大學的主要目的只在找「飯碗」,有些科系提供許多木器、瓦器的飯碗,多而價廉,容易看到學生搶著撿。有些科系只有金器、銀器的飯碗,大都珍藏著,只有長期用心的才能找著。歷史學系就是這樣的科系吧!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