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解說

如何認識溪邊的石頭與砂子?

溪邊的砂子與石頭是很平凡的,很少人會去注意它們,但是從觀察溪水邊的砂子或石頭,可以學習到很多大自然的知識,可以更深度地認識溪流。
這些砂石在溪邊,靜靜的在訴說溪流以前的變化,見證溪流的快或慢,沖刷或淤積,淹水時的高低,溪流上游的地質等。學習觀察大自然的人,拾起溪邊的一小塊石頭,就可以知道許多關於溪流的事實。想成為溪流的知音嗎?留意溪邊的砂石。
  溪流是個勤勞的工人,不斷的自山上搬運砂石下來,不要低估溪流的努力,今天台灣大部份的平原就是這樣形成的,這種溪流沖積來的土地又稱為「沖積平原」。其實,溪流對於砂石的「沖」與「積」是兩種不同的程序。溪流像是愚公,將上游的石子一點一點的沖下來,然後按著所能攜帶的砂石能量,沿途拋放,直到海洋。愈大顆的石子愈先拋,愈小粒的砂子愈晚拋,有些更細的土粒就直沖帶到海洋裡。
  所以你在溪邊,由砂石顆粒的大小,可以猜測出你是在這條溪流的上游、中游、或下游,也可以判斷溪流流動的快慢。水流流的愈快,留在水邊攜不走的砂石就更大顆;反之,流的愈慢的溪流,所留的就愈小顆。
  一整年裡,溪流的水量與流速是會變動的,尤其在洪水時期,溪水高漲,水流較快,是最具沖刷力的時候,沿途所拋放在岸邊的砂石也愈大顆。反之,在枯水期,溪流所拋放在岸邊的砂子就愈小粒,所以走在溪水邊時,注意砂子或石子的顆粒大小差多少,就可以判斷這段溪流的水位落差與變化。
  如果你注意到溪流邊砂石的顆粒差別太大,就最好不要在溪邊烤肉、划船或露營,因為可能會有急流沖下來。例如在「魔戒」電影中,幾個身套黑袍,騎著黑馬,舉著長劍的戒靈使者,想要經過溪流去抓哈比人時,就沒有注意到溪邊的石子大小(電影裡的石子很大顆,顯出拍片的導演頗有概念),結果突漲大水,幾個壞人就被沖走啦!
現場實驗:
  沿著垂直於溪流方向灘上,拉一長條皮尺,自水邊等距離(1~2公尺),讓學生定距點取腳下十粒砂子或石子,測定其粒徑與重量(若石子太大,無法搬動,就用量的),計算其平均值,劃出粒徑平均值-距離與平均重量-距離的曲線。由曲線的形狀,判斷該河段過去的淹水狀況。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