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解說

棲地的概念

溼地水生植物香蒲「棲地」(habitate)是自然生態學的一個核心。學習觀察生物的人,如果有棲地的觀念,他對自然環境的觀察會更細緻。棲地的定義是生物在自然的情況下,對於居住或棲息地方的選擇。這種選擇是生命的一種表現,是有法則,而非隨意或任意的。

當一顆石頭位在水邊,人可以問:「為什麼這顆石頭會在水邊?」也許是水沖過來的,或是路邊滾過來的,但是人不會問:「石頭啊!你為什麼選擇躺在這裡呢?」石頭是沒有生命的,石頭沒有選擇的能力,但是動物、植物是有生命的,會有生命的本能去選擇適合他們生長、繁殖的地方,這包括合適的陽光、恰當的水份、理想的土壤,與足夠的生長空間。為此,動植物的生長與其周邊的環境息息相關,適合動、植物生長的地方就稱為「棲地」,保護稀有瀕臨絕種動植物最好的方法,就是維護其生長的棲地。海邊的水鳥--高蹺

因此,當我們看到一隻鳥站在水邊,我們要想:「是什麼環境因素,吸引這一隻鳥站在那裡?」牠絕對不是被水沖過來的,也不是由路邊滾過來的,再呆的鳥也一定有個理由,選擇站在那裡,也許是那裡有魚,也許是在休息,也許是在躲避老鷹,也許是在求偶,也許是在觀察周邊,也許他的巢穴就在附近,也許那就是牠的地盤,鳥不會告訴你:「我為什要站在這裡」。但是欣賞自然界生命的奇妙,用鳥的眼光來看牠周遭的環境,是對生命之美更深體會的觀察之道。

同理,當我們看到一棵小草長在路邊,溪邊的姑婆芋我們可以彎下來看看,並思想:「是什麼環境因素使這棵小草長出來?」這些思想,會使得觀察者直接獲得一些有趣的知識呢!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