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解說

如何欣賞老屋的建築

天上的飛鳥有巢,地上的走獸有窩,有房子住的人是應該滿足了,因為他們知道下班以後,有一個溫暖的地方可以回去。因此,自從有文明,人類就知道要蓋房子。有趣的是,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種族都有其建築房子的特性,建築房子一直呈現人類的特殊思考、文化與風格,這是建築學迷人的地方。

在淡水鎮外的田野漫步時,我們也會遇到百年老屋,這是十八世紀中期,泉州來的先民在此所蓋的屋子。這些屋子經過長期的風雨已經破損,有的祇留下斷簷殘壁,但是仍然可以看出一些建築構造,是可以與孩子一起觀察、一起思考、一起討論的。

問題討論

1. 房子為何蓋在山坡上?

首先可以問小孩,「這些房子為何會蓋在山坡上?」蓋在平地上出入不是比較方便嗎?到淡水河邊去捕魚不是更近嗎?捨近而求遠,捨平地而住山坡是擔心河水在大雨時汜濫,而且可以防範盜賊,山坡山的防塞是易守難攻啊!

2. 山坡上的房子如何不滑動?

但是山坡地上的房子不是比較容易滑動下來嗎?【可以用一根原子筆,放在傾斜的手掌上,讓孩子看筆滑動】,沒有人希望住在一種會滑動的房子裏,今年在這裏,明年往下滑一點,後年再往下滑一點,甚至滑在山底下,所以注意房子為了不滑動,要有很堅固的地基。看看房子底下的地基是什麼材料?是硬噹噹的石頭。大石頭比較穩、比較重、比較硬、比較不會滑、比較不變形,比較不透水,不會被蟲蛀,能長時間經得起風雨的考驗,果然是抗滑動的好材料。

3. 石頭如何搭配,使房子更穩定呢?

除了地基的石頭,還可以在房子四周的不同位置,找到不同大小的石頭。這是石頭在建築上的不同功用,而且各具特別的名字呢!來!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吧!

在牆壁底下的石頭稱為「牆檻石」,能防止水份滲進房子
在牆壁轉角的石頭稱為「牆角石」,能使房子更穩
在門底下的石頭稱為「門檻石」,能承接門開關的轉軸
在門邊的石頭稱為「帶條石」,能使門關的更牢
在門上邊的石頭稱為「頂石」,能使門立的更穩
在窗子邊的石頭稱為「窗檻石」,能使窗子更牢靠

這些石頭功幅真同,排列就不同,大小也不同,卻為了房子的穩固,各按自已的功能互相幫助,聯結在一處,這讓孩子有什麼啟發呢?

4. 牆為何是直立的?

「土埆」是早期台灣的黏土與草桿相混,做成的長方形建築材料以做房子的牆,在這次探勘中,也可以帶孩子看這種「土角厝」。問問孩子房子為何要有牆呢?為了掛東西?為了貼上功課表?為了比較好看?還是為了鑿壁取光呢?都不是啦!牆可以擋住外來的風吹日曬,能增加房子的空間,又能將屋頂的重量傳給地基,由於屋頂的重量是垂直往下的,所以牆也是直立的。

5. 土埆為什麼是如此做呢?

人類怎麼會知道用不同的材料可以混合做出更穩固的東西?這是一個謎,土埆就是一個例子。一定有一個聰明人首先想到在濕黏的黏土中加入一些草桿,會使得乾燥後的黏土更不易剝落。原來黏土可以與草桿結合的更緊密。以後用此做牆,牆就會更穩定。不過土埆有一個缺點,遇到水以後又會被泡軟,所以土埆厝在水災中很容易跨掉!為此,請小孩在牆角抬頭看,屋頂會比牆更凸出來,使得雨滴不會落在土埆牆上。這個凸出的空間又稱為屋簷,也是人可以避雨的地方喔!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