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工程農田水利圳路生態化

農田水利圳路生態化

台灣農田灌溉飲水渠道,早期大都採用土土堤、團石堤、磚堤或砌石堤,後來為了減少輸水滲漏損失、減低水流對於邊坡的沖刷,與水生植物滋生產生的輸水水頭損失,大都採用水泥邊坡與底床的「三面光」。三面光渠道能增加輸水效率,也能增加邊坡角度、縮小渠道斷面積,使省下來的水路面積,可以作為渠頂植生綠美化或其他用途。

三面光渠道對生態的負面影響
1980年代初期,永續生態的觀念逐漸影響普世,人類任何自然資源的使用,若要永續,都必須在工程的評估、規劃、設計、施工、維護等每一個過程中,考慮生態系統功能的正常性,這觀念也影響到農田灌溉與排水工程的標的。
三面光的結構幾乎讓渠道與周遭的土壤環境完全隔絕,使得渠道邊的水—陸域生態無法連接,也使渠道底質失去自然淨化水質的功能。三面光渠道的區域性流水變異亦小,枯水期間更無法蓄存水分,很少水生動物如魚、貝、蝦、水生昆蟲能夠生存。1990年代,三面光渠道開始改為具有生態功能的結構,台灣也在2000年代初期開始推動。

渠道生態化的原則
1. 增加渠道結構的異質性,營造多樣生物的棲息空間。
2. 渠道邊坡的草本植生,能沉滯水中懸浮性顆粒、吸收含氮營養份,改善水質,並作水生魚類、昆蟲等的棲息。
3. 渠道與周邊的木本植生,能營造景觀水面遮蔭,增加嗜低溫水生生物的棲息空間。
4. 邊坡覆土可促進植生。
5. 礫石堆置營造邊坡多孔性,可供生物棲息與保育之用。
6. 渠道斷面的多樣化,能營造視覺美感。
7. 渠道與周邊的友善設計,能增加在地居民的親水教育與娛樂等用途。
8. 使渠道成為水域與周遭陸域的聯絡廊道,增加兩棲生物的遷移空間。
9. 渠道採多重斷面,使採枯水期圳路仍具有保水能力。
10. 水質惡化地區的渠道,能發揮自然淨化的功能,促進水質淨化。

下一篇:渠道生態化的指標生物種類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