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工程

關渡自然公園的生態設計

1. 關渡自然公園是為候鳥的棲息來做設計,關渡自然保護公園根據我們以前的調查,做生態設計必須是大尺度的眼光,去考慮整個鳥類棲息與流域的關係。一開始並不侷限在關渡自然公園五十一公頃的土地上,當鳥類前來時,他所看的應該也不是這五十一公頃的土地面積,而是整個流域與土地的狀況。關渡自然公園的旁邊有洲仔平原,面積約八百至一千公頃,目前仍屬於台北市洪泛平原的限建區。因此給都市與關渡自然保護公園一個良好的緩衝區,使得車子與高密度的人口活動不會影響該地區。關渡自然公園的南邊與西邊為基隆河與淡水河的交會口,寬廣的水域與泥灘地不只可以減少人為的干擾,也能提供候鳥覓食的所在。所以當時選這五十一公頃的土地作為候鳥棲地,是瞭解整個土地與流域狀況所做的選擇,後來也證明此為一正確的選擇。


2. 我們發現候鳥的前來主要是在淡水與基隆河交會口或是淡水河與新店溪的交會口覓食,只有在棲息的時候才會進入關渡自然保護區。部分的候鳥在關渡自然保護區內也有覓食的行為,但主要是進行棲息,所以園區內的生態設計主要為滿足候鳥棲息的條件,這包括學生實地勘測
(1) 利用水生植物營建水域隱密區,可以減少候鳥的天敵侵犯與人類的干擾。
(2) 營建不同的水域以滿足不同候鳥的領域的需求,減少其領域的互相競爭,所以在生態池的設計上有些水域較深,適合潛水型鳥類,有些水域較淺,適合涉水鳥種。
(3) 讓自然水域的浪較小,過大的浪會影響涉水鳥類的行動平衡,並且會影響雁鴨科的游動。
(4) 保持生態池內有足夠的溶氧,避免溶氧過低產生厭氧性細菌不只造成生態池魚蝦的死亡,厭氧性細菌將給候鳥帶來疾病,尤其在禽流感的威脅下,生態池不僅需要維持與觀賞者間的距離,免得讓人太容易接近鳥類糞便,更重要的,水域必須保持足夠的氧氣,讓禽流感病毒不會滋生。園內水鳥棲息
(5) 生態池底部的砂粒/(坋粒+粘粒)必須適中,這比值太小,底質將無法支撐鳥的重量,反之,比值太大,鳥的嘴無法進入泥中覓食泥中的無脊椎動物。
(6)生態池要有不同的鹽分坡降(Salinity Gradient),不同的鹽分有不同的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會有不同的種子提供水鳥不同的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所以在濕地的生態設計上會依著鹽分建立不同的生態池,自然的讓不同的候鳥選擇自己所需要的生態池,而產生空間的分佈。
(7) 候鳥對於溫度非常的敏感,一般在河口受到潮汐的影響水溫變化較大,水有較快的熱傳導,尤其在浪大的時候,在上面活動的水鳥熱量容易被海水帶走,這也是候鳥無法一直在海口棲息的原因。自然公園內要維持水溫有較低的變異,使得棲息的水鳥體溫不容易改變而較適合棲息。


3. 候鳥對於環境逆境的影響,不是單因子的反應,而是綜合性的反應,這使我們在進行生態設計時,增加高度的不確定。但是鳥類對於不適合的環境反應是直接的,就立刻飛走,因此一個管理是否良好的自然保護區,鳥類數目與品種的多樣性為重要的指標。


4. 在生態設計時,不只考慮水質、植物與底部的因素,並且要考慮整個生態系統是否有足夠的食物鏈與空間的差異性,足夠的隔絕性,這也使關渡自然公園的長期維護成為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5. 過去這裡的爭辯是要把基隆河旁的堤防拆除,讓更多的潮汐流入此自然保護區,我持相反的意見,主要的理由是更多的潮汐流入將使關渡自然公園水域與土壤的鹽分增加,紅樹林將入侵改變這裡現有草本植物群落。紅樹林的林相單一,並不適合鳥類多樣性,所以目前基隆河盼的堤防依然留著。


6. 另一個爭論是自然公園內的觀賞樓高度會不會阻礙候鳥飛航的高度,老師對此沒有研究,無法提供確切的說明。不過有趣的是,我常在觀賞樓樓頂,撿到對面打過來的高爾夫球,很訝異在保護區的旁邊,有個打高爾夫球的地方。高爾夫球也許不會打到鳥,但總給人不舒服的感覺。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