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神經醫學與靈性照顧

陪伴的福音與失能者的靈性照顧


我的父親是個孝子,
祖母過世後,埋葬在彰化市郊的小山上。
我的父親每個星期日,帶我去掃墓,
我那時唸小學,我的工作是撿蝸牛。
墳場上有許多蝸牛,
此外,還有許多蟋蟀、小蜈蚣等,
我問父親:「為什麼人死了要埋葬在土裡?」
父親說:「可以在那裡聽蟋蟀唱歌。」
半年後,父親改成一個月來一次,
過一陣子,才改成一年來一次。
後來,父親年紀大了,走路也很不方便,
他還是堅持每年清明節要回來。
時間久了,要掃的墓,愈來愈多,
有的在這山頭,有的在那山邊。
我建議父親,清明節後一個星期,
山上幾乎沒有人,高聳的雜草大都除去,我可以陪父親慢慢走,
「親戚都沒有來,怎麼可能找到所有的位置?」父親問道。
「我負責記住所有的位置。」我保證道,
我的確記住所有墳墓的位置,無論是在這山,
或那山。
我帶鮮花去,
有幾次,還帶甘蔗去,
給父親當柺杖,
返途口渴時,還用這根柺杖來解渴。
走了十多年,
直到父親也安息了。
父親在最後兩年,信耶穌。
安息前,才受洗。
迄今,當我來到墳邊,
還可以聽到蟋蟀在唱歌。


我的父親生前喜歡喝酒、抽煙,又經常晚睡,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醣。失智之前,已經數次中風。照顧父親,等於是給自己警訊,在父親身上發生的,我也可能以後要面對。

科學與經驗的轉換
當失智變成科學,科學的知識不一定轉換成照顧的知識,科學診斷可能迅速轉成藥物商品,或是市場的行為,沒有成為陪伴者的教育。照顧人是整全性的用心:有傳統文化的層次,有溝通的技術,有扶持的技巧,有鼓勵性的話語,有生命意義的分享,有靈性關懷的關懷與鼓勵。沒有健康的照顧行為,人不容易獲得健康,甚至陪伴者被失智的親人,整個拖下去,使一人失智,轉成全家的問題。

失智與教會
如果有好的照顧,一樣的失智症,在不同人的身上,有不同的反應。有人覺得無望,有人盼望仍存。有人的生活環境愈來愈髒,有人仍有乾淨。有人愈來愈孤單,有人卻愈來愈多支持。有人愈來愈與外人疏離,有人卻仍活在多人愛的圍繞中。

因此,失智時是留在家裡,還是到教會?是後者。教會有招呼、有陪伴、一起唱詩歌、一起禱告、有信息成為靈裡的供應、有主裡弟兄姊妹更多的互動、有重擔彼此的擔當。失智者受苦的經驗,對別人是很寶貴的。

在主裡是一體
在教會沒有難過的分手,只有屬靈的聯結;沒有孤單的恐懼,而是大家在主裡共背負;不是無人瞭解的幽暗路,而是一起經歷主看顧;不是走向毀滅,而是主裡仍然有祝福。正如聖經所記:「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羅馬書十二:5)。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