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神經醫學與靈性照顧

失智的父親教我喝咖啡

有天晚上,我回去看父親,
他正在用咖啡粉泡咖啡。
我愣了一下,
父親很少喝咖啡,
更少買咖啡粉來泡。
我沒有問父親,也沒有說什麼。
父親在世的日子,不多了,
他喜歡吃什麼,喝什麼,
只要沒有什麼大礙,
都可以。
父親幫我泡了一杯,叫我坐下來,
對我說:「文亮,你喝咖啡要小心。」
我不明白,問道:「為什麼?」
父親說:「咖啡粉內有乾燥劑。」
我說:「我泡咖啡,不會用乾燥劑。」
父親說:「我以為乾燥劑是糖果,就喝進去。」


父親的心理,是糾結的。
他期待自己獨力去做,不要一直需要幫助,結果是一次、又一次無法完成,我體會他的「無力感」。他有期待表達,卻又說不出口的「沮喪感」。他有看到家人為他忙得團團轉,花了不少錢,自己又不斷製造問題的「罪惡感」。

難過與恐懼
他有逐漸與熟悉的世界斷線,與熟悉的親友隔絕的「難過感」。他有不懂為什麼別人不瞭解他,拿走他熟悉的刀子、剪刀、瓦斯爐開關、電視搖控器、銀行存款簿等的「憤怒感」。他有不知未來,前路迷濛的「恐懼感」。

他的表情漸麻木,言語漸減少,動作漸遲鈍。我相信,父親的心理是複雜的。

在二十一世紀,「失智症」與「癌症」,已成為普世人類最恐懼的兩種病症。失智症者擔心,不易好活。癌症者擔心,不易好死。隨著某些癌症,已有緩和的醫治,擔心罹患失智症的人數,已超過恐懼癌症的人數。

不能吃的東西
失智症像是一條長長的隧道:不要只從今世,軟弱的這一端來看隧道的裡面;我祈求主耶穌,讓我從永恆得勝的那一端,來看隧道。我相信失智症者的行為與心理,像是一副被風吹散的牌,即使亂了,在上帝的手中,仍有祂的打法。

「啊,那乾燥劑不能吃。」我驚訝道。
「一喝進去,整個喉嚨被束起來,不能呼吸。我衝到浴室洗手枱,用手伸到喉嚨,用力吐出來。」父親說道。
「好可怕。」我說道。
「所以,我叫你喝咖啡,不能加乾燥劑。」父親下結論。
「是,是…,我以後會小心。」我應聲答道。


咖啡與失智
科學史上,第一位研究咖啡與腦神經關係的是海德(Ida Hyde,1857-1945),咖啡因刺激物腦神經,影響呼吸與血液流量,喝咖啡使人興奮,她研究後,提出:「咖啡使人短時間快速工作,刺激過後,速度反而比未喝咖啡慢,所以喝咖啡是為休閒,而非工作。」此外,她也提出香煙所含的「尼古丁」(narcotic),能刺激腦神經,降低工作效率,提出工作時不應該抽煙。

1896年,海德在海德堡大學獲得生理化學的博士,是在這領域第一位女性的博士,她的指導教授屈內(Wilhelm Kühne, 1837-1900)研究神經-肌肉的關係。屈內以發現「胰蛋白酶(Trypsin)到小腸,幫助消化」而著名,且提出「肌肉運動神經的相互影響,提出運動、舞蹈、音樂有益腦神經的發育,與腦神經元的活動。」

微電腦的製造
1902年,海德在美國「堪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Kansas)擔任教授,首先製造「微電極」(microelectrode),進入神經細胞,在顯微鏡下,觀察電流變化,判斷其反應,她在1921年製造成功,1930年才發表,這是近代研究腦神經生理學的重大突破。她自認自己的研究並未成功,因為無法試驗人要喝多少咖啡,運動多久,聽多久的音樂,跳多快的舞步才能累積足夠的效能,對腦神經產生顯著的效益。何況很多失智是在老年才發生,她無法進行那麼久的追踪試驗。

她另一個重大的貢獻是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美國婦女健康衛生委員會」(U.S. Women’s Commission on Health and Sanitation)主席,負責教導與提倡公共衛生健康教育,與性病等,她實施美國各小學學童肺結核、眼疾的檢查,到戰區提出「不當的性行為,是傳染病的媒介」。她到學校、工廠演講,人要謹守自己的身體,不當的性行為,自己要負責任。並且推動早晨全校「體操」,並納入師生跳土風舞的課。

她由腦神經醫學的知識,提倡人要養成運動的習慣,以增加心臟活動,促進血液流通,減少日後高血壓、中風與失智的風險。

1930年,她退休,成為著名教育演說家,推動反對「過量喝可口可樂」(overdose of Coca Cola),可口可樂加了太多磷酸(phosphoric acid)促進甜味,不只使人血醣增加,而且可樂的過多咖啡因,會干擾大腦活動,使人過度興奮,改變睡眠習性,使血壓升高,容易中風,並增加失智風險。

無論是喝咖啡或喝茶,都不該過量,或太濃;是為幫助大腦,而不是干擾大腦正常的功能。她的建議得罪廠家,被告上法庭,招致媒體批評。她依然堅持:「凡影響睡眠的食用或飲用,就是過量傷身。」她最後的貢獻,是鼓勵人聽古典音樂,可以舒緩血壓,有易身心。

我的父親老年愛喝咖啡,我也陪父親喝,我相信失智照顧,不是把失智者關起來,以減少危險,而是在開放下陪伴。主耶穌,我仰望祢,當我不在父親的身邊時,依然有祢的保守。我無法一直的陪伴父親,依然有祢的看顧。

參考資料
1. Tucker, G.S., 1981. Ida Henrietta Hyde: the first woman member of the society .The Physiologist. Vol.24. No.6. PP.1-9.
2. Kass-Simon, S. and P. Farnes. 1993. Women of Science.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U.S.A.
3. Marcus, J. R., American Jewish Woman- A Documentary History. Chapter 18 Before Women Where Human Beings. KTVA Publishing House, Inc. U.S.A.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