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神經醫學與靈性照顧

失智的蒙恩—「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

「月餅盒裡,哪一個月餅最好吃?」父親問道。
「是……」我想道。
「是吃剩的碎片。」父親說道。
「哦?」我不明白。
「你看。」父親說著,拿出一個碗,將月餅盒拿起來,傾斜再拍拍,
讓月餅的碎片,掉到碗裡,
他再倒些熱水進去。
父親用湯匙在碗裡攪拌幾下。
「喝喝看。」父親將碗端到我面前。
「好喝。」我嚐了後說道。
「這是農村時代貧窮人家的吃法,記得,珍惜最後的碎渣,那是最好吃的月餅。」父親說道。
「是。」我說道。

近代的精神醫學之父海因洛特(Johann Christian August Heinroth, 1773-1843),是科學史上第一位精神醫學的教授,1806年他在照顧德法耶拿會戰(Battle of Jena-Auerstedt)戰後精神受創的傷兵。1811年,他寫「精神障礙的教科書」(Textbook of Disturbance of Mental Life),而被德國國王聘為萊比錫大學精神醫學的教授。

大腦的功能
這本教科書是精神醫學的重要里程,「憂鬱症」、「躁鬱症」、「喪志症」(abulia)、「弱智」(imbecility)、「精神失常」(insanity),這些名稱與其診斷都是他先提出的。這些精神官能症,主要是大腦的功能退化,產生的現象,是精神官能的病變,不是年老的慢性退化。

他在這本書中提出記憶力的錯亂、無法辨識時間、思緒的混亂、社會性的退縮、人格的改變、判斷的錯亂等現象,與大腦神經的傳導失序有關,造成的因子有許多,如傷兵作戰時,頭部受到太大或多次的撞擊,生活放縱(酒、煙)、同袍死亡的沮喪、太深的挫折等。他提出:「罪的放緃,或是犯罪未得赦免,也會影響神經,使人情緒錯亂。因此得到醫治,需要病人親身的參與,回應信仰,得到赦免,是精神官能症治療的法則。」他稱此為「心靈的情緒」(Soul Mood)。

福音拯救人
他寫道:「心靈的改變,是一切改變的基礎,例如憂鬱症者常是過度的憂傷,因為目標沒有達成或需要沒有滿足。自己把這目標或需要,將生命窄化。真正的得著釋放,是來自發現真正的目標與需要,是上帝給的,而非自己的設定,相信與交託,才能走出憂鬱。」

「如果你要幫助精神官能症者,你要成為他們真正的朋友,他們的生活必須改變,凡事要有節制。不能執迷於自己所要,不能放緃自己所愛,不能落入病態式的沈緬。罪,腐化人心,使人愈來愈難拒絕罪的誘惑,逐漸使人失去分辨是非的判斷,失去善惡的分別,以個人無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做為無法抵擋誘惑的藉口。」

心靈的微縫
現代的精神官能症,太多給藥,太少心理的協談,缺乏對過往受創的瞭解,更少由心靈的層次,去認識,與海因洛特提出精神官能障礙的醫治,「需要身體的、智能的、道德的,與信仰的原則(Principles of Physical, Intellectual, Moral and Religious principal)」,差之甚遠。每一個人都需要主,時時刻刻都需要主,需要主耶穌的恩典,「求祂按著他豐盛的榮耀,藉著祂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以弗所書三:16)

夜裡,我回到父親的家,
看到廚房有一盒吃剩的月餅。
我煮了一壼開水,等水稍冷卻,
將月餅盒拿到餐桌。
父親在餐桌旁,靜靜地坐著,
我把月餅盒傾斜,將碎片分別倒入兩個碗裡,
注入溫開水,
一碗放在父親前,一碗放在我面前。
我對失智的父親說:「這是宵夜,是
農村時代,貧窮人家的吃法,
我們謝飯,珍惜最後的碎渣。」


我帶父親為碎渣,謝飯禱告。其實我們都是碎渣兒,父親是活在大腦失序的世界裡,我是活在世人混亂失序的世界裡,我們都需要主恩典,好使我們剩餘的每日,「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哥林多前書九:26)。禱告中,我彷彿看見失智父親的心門不是關上的,而是有一道門縫,聖靈如風,可以吹進去。

參考資料
1. Steinberg, H. and H. Himmerich. 2012. Johann Christian August Heinroth(1773-1843): The first professor of psychiatry as a psychotherapist Journal of Religion and Health. Vol.51. No.2. PP.256-268.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