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環境偵探

論一點點的鵝肝與鴨肝相混,為什麼是個大問題?


「老師,最近有些餐廳,將鴨肝混入鵝肝販售,被查報。鴨與鵝都是禽鳥,肝的外觀、組織、顏色、口感都近似,為何不能混合?」學生問道。「鵝肝與鴨肝的內容,差很多。」我說道。

鵝是很聰明的動物,會高度地選擇要吃的食物。鵝在野外選草吃,只吃最嫩、蛋白質最多,纖維最少的第一片葉子,偶而吃蛋白質含量其次的第二片葉子。除非沒有新鮮的葉子吃,鵝才吃第三片的葉子。鵝選吃蛋白質多的葉子,合成蛋白的肝部,就特別營養。

鴨比較不挑剔,會吃大片的葉子,或是纖纖多於蛋白質的老葉,所以鴨肝的蛋白質成份,較鵝肝低。鴨能吃老葉,會吃到腐爛葉,或含殺蟲劑的葉子機會也較多。即使吃飼料,鴨飼料的純淨度,遠低於鵝。鵝愛乾淨,不易飼養。鴨耐污染,鴨肝被污染的機會多。

更大的問題,是鴨比鵝耐熱。養鴨的地方經常暴曬在日光下,沒有樹木遮蔭,或是水不動的池子邊。養鵝要陰涼,水要乾淨與流動。鴨的體內有抗熱蛋白,這些蛋白含微量的重金屬—鋅、鉛,以增加高溫下的穩定性。重金屬在鴨肝累積太多,對鴨是傷害,對吃鴨肝的人也不好。

環球高溫的來臨,對飼養家禽,將是逐漸要面對嚴苛的考驗。許多後製鵝肝與鴨肝的工人,或是愛吃肝的消費者,可能不知道鴨鵝攝食的特性不同,體內的生理代謝也不同。

不過,同學,我不是要批評鴨肝混入鵝肝,商業造假的問題,而是注意背後蘊含著,更嚴重的環境危機,才是我更關注的。

Go top